青年寄語
李:之前談了很多高大上的東西,下面還想跟您聊一聊關於青年人、大學生的方向,現在青年人隨著房價升高等現實壓力,導致創業之風盛行,高校各類創業扶植計劃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看似紅火,卻存在很多問題,不少創業者只是隨大流,自身並沒有很好地idea或盈利模式,最終夭折。您正好有豐富的創業經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並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想請您分享一下當初創業的經驗?現在的大學生普遍狀態就是聽課、完成作業,因而很難讓老師們對於我們的幫助達到最大化,而這些恰恰是更為寶貴的,所以想請教您的是,學生們怎樣才能向老師、學長、甚至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學到更多的本領?
曾:現在藝術設計教育的基礎確實是很重要,本科教育就是要形成我們的基礎審美體系,也是審美素質教育的內容。這是所有專業在本科教育階段都要去完成的事。但是同時本應該把所學的知識變成智慧,把所學的素質變成能力,這個轉化現在是相對缺失的。所以我也提過“學士後”教育模式,和博士後一樣,也是要讓我們的同學有更多的校外實踐,進行跨專業的學習,就是兼學兼用。現在學生考上一個係,或一個專業,思維模式和實踐能力就固化在這個領域內了。但就像一個圓規道理,只有原點針腳站穩了以後,圓才能畫得更大。本專業確實需要我們把它學精,但不代表我們就固守在這個點上,要把另一條腿伸出去,與別的圓,也就是別的相關專業有交集,進行跨界。要想解決綜合化問題,光靠一個點上的力量是不夠的。也不是説需要把各個專業都學透學通了,是你的視野和思維方式要去容納。因為這樣你未來就懂得如何和其他專業合作。而這有需要設計管理學科的人才,懂得如何把設計資源都整合在一起。
眼高手才能高,要擴展我們的視野,但當然首先要把我們的專業做深做紮實,才能夠去容納更多。要培養懂得設計市場的設計經紀人。就像美國CAA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視經紀公司,它能夠把演藝資源,資本,劇本,生産這些資源有機地組合起來,所以才能生産出很多大片。藝術家如果沒有畫廊經濟,沒有拍賣市場來幫他推動銷售,他們藝術品的變現能力就會很差。其實設計的本性就是市場的,最應該形成交易。設計能形成交易,就能産生價值。白岩松採訪我時提到大黃鴨,我明確説我們就是要支付設計版權費用的,這是國際標準。如果創意設計不值錢,就沒有優秀的人願意去做設計了。如果設計不掙錢,又辛苦又累,那很多人就會轉行,不願意做設計了。那我們要讓設計真正成為營利的領域,這樣就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進入這個行業。不僅是學設計的,還有學金融的,學貿易、學材料的等等人才加入設計經營領域,這樣設計綜合價值才能體現。他們要幫忙把設計賣出去。比如設計周支援的大學生畢業設計交易展就是做這樣的嘗試,把好的畢業設計進行轉化應用。每年幾十萬件優秀的畢業設計,哪怕有一小部分能夠轉化為商品,為生活作用,為産業所需,也都是很好的設計資源財富。有些科技轉化能力很弱,設計的轉化能力也弱。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強設計創意的轉化,只有這樣,産業的總體水準才能得到提升。中國不乏優秀的設計師,優秀的設計智慧,但現在缺乏的是轉化應用,設計市場缺乏設計經紀服務,商業缺乏設計買手機制,原創設計缺乏培育和中試機制,使我們設計的發展水準與經濟的發展不匹配。有人曾説:中國無設計,是説中國沒有屬於自己文化內涵、自己創意智慧的原創設計,都是抄別人的。但是反過來説,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世界上最有創新的國家,最具有設計成果轉化的國家,曾是世界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原創國家。中國過去有很多的好設計和發明影響了世界,就像指南針,它實質也是設計。
學藝術設計的視野應該是很開闊的,也是浪漫的,多元的,有活力的去投入藝術設計。做一些設計之外的事,多了解一些設計之外的理。跨界不僅僅是把腿跨過去,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想、把眼界跨過去。
李:謝謝您的精彩分享。最後我們想請您送我們兩句話。一句是給美院的院刊,一句是對美院的學生給一句寄語。
曾:對美院院刊——走設計的光華路,讓別人欣賞著,思考著、消費著。
對美院學子——日知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