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設計之外,藝術之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27 10:34:2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設計市場

李:您在校慶座談時提到了關於設計産業和設計市場一方面的想法,我當時很受啟發,希望您能夠根據某一點做些分類的講解。您説我們未來的設計市場應該如何建立,設計的經紀服務體系和設計的文化價值標準如何構成、設計如何成為影響未來的核心價值?還有包括法律機制、保護和産權等。我希望您能就其中一點做深入的講解。

曾: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設計和設計産業的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但不是最大的設計消費市場,設計作為産業的核心價值成為國家戰略的地位還沒有形成,我們也需要改變過去僅把設計認為是産品附加值的這種觀念,設計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一個核心推動力,也體現出了設計對産業轉型的核心價值,因為我們在做一個創新型國家,設計是藝術與技術最佳的一種融合,這從1919年包豪斯宣言中格魯皮烏斯校長宣講了設計這樣一個本質意義,也就是説設計是推進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最佳結合點,設計是創新的核心,因為設計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狹義意義上的設計,而是廣義意義上的大設計,它涵蓋了各個産業核領域,我們的生活更離不開設計,設計無處不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設計。我們為什麼説設計是核心的價值呢,我們可以從設計的生活消費體系和消費價值的分析上來判斷,如每個消費者都購買服裝,一件服裝的做工和布料通常意義上僅佔消費價格的百分之十左右,我們消費者為剩餘的百分之九十花的什麼錢、埋的什麼單?廠家會説這裡有行銷、渠道成本等各種成本都在裏面。但是消費者購買的核心價值是服裝的款型、穿著的舒適度和符不符合購買者的身份,這些都是設計帶來的價值,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設計成為消費者購買服裝的核心價值,由此可以推論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和農業到服務産業各個領域分析我們會發現設計越來越成為民生和經濟發展的核心價值,這也意味著如果我們來審視設計成為我們國家的産業發展的核心價值,設計産業在國家發展的地位和起到的推動力到底應該放到一個什麼樣的地位,這需要我們有重新的判斷和思考。

中國設計從業人員的規模基數很大,全國有1170多所院校有設計院係和學科,每年畢業幾十萬人,設計學校源源不斷的為設計輸入新鮮的血液,同時我們也會發現我們的設計産業規模,但沒有把設計的影響和設計的價值轉移到各個産業裏,所以設計帶來的産業價值提升並不明顯,經濟統計中也沒有把設計看作一個重要的統計內容,所以設計的地位在目前的感念和意識裏還不強,所以也導致人們寧可把製作和印刷給你,而不給設計費。設計價值不能加以體現,因為設計是隱藏在産品背後的價值,我們現在就需要把這些隱形的設計價值顯性化,購買的不再是一個玻璃杯,陶瓷杯,不再是一個汽車,房子,而是購買的是一個設計,要想形成這個設計消費市場體系,現在的設計産業鏈條沒有真正的形成,還有很多的缺環和短板,設計市場的經紀服務體系缺乏,還不能為設計的轉化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如在設計金融服務、設計版權認證、設計法律服務、設計行銷、設計擔保服務、設計貿易服務等都有缺失,使我們有很多優秀的創意設計不能夠轉變為産品和商品,好的設計如何轉換為商品,轉變為産品,如何來補缺這些缺環,這就需要在設計産業化當中通過設計經紀服務體系完善缺環,使得這些短板能夠得到提高,整個設計産業整體水準才能提升,所以北京國際設計周的主要職責不再是推高最高的木片,而是提高最低的短板,所以未來北京國際設計周的目標就是要形成北京設計市場。

圍繞設計市場的形成不是一個有形市場空間就行了,它是有很多服務要素的,設計的市場要素一定要逐步完善,就像服裝市場和菜市場的道理都一樣,都要有人提供各種服務,你要有收銀、有收稅、有打掃衛生的,如果沒有這些服務的支撐這個設計市場形成不了。當然僅靠設計界的努力是不夠的,它需要有國家的設計政策的支援,讓設計的市場消費形成,把這些所有環節都能夠同步的提升,才能讓設計要素流動起來,才能讓設計轉換為價值,才能夠讓設計變現。設計創意的變現能力現在還不夠,設計往往通過相對單一的交易方式如甲乙雙方簽約方式或招標模式,最後由誰採購設計誰決定設計品質,所以這樣也使得設計發展也受到了很大制約,如果能夠逐步地形成設計的市場價值,設計的版權交易體系,要讓政府和企業來採購設計産品和服務。政府現在鼓勵採購社會化服務,也要鼓勵企業採購設計、交易設計。設計是一個全球化的協同創新體系,企業不一定都去自我研發設計,可以去採購好的設計,如老紅旗是自己設計的,但也去採購法拉第設計事務所的汽車設計,這是一個全球化的設計服務體系,印度的設計服務外包和它的軟體服務外包一樣好,很多人會採購印度的設計,如何讓中國的設計進入國際設計交易市場裏,讓中國設計被國際採購,這是我們未來應該去做的。

曾輝先生表達他關於構建設計市場的暢想

  

李:設計産業化及設計市場是社會的進步,但設計發展又會引起過度化消費以及空氣污染,昨晚恰好看到一位肺癌患者從確診到離去的微網志狀態記錄,一方面是在恐懼和害怕,更重要的是在反思,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是否與我們的本質背道而馳,我們的一切努力、一切忙碌以及一切引以為豪的事情,是否都是一步步的加速我們的死亡?您之前也説過“如果以過度設計的方式來消耗資源、消耗能源,導致現在的霧霾,罪魁禍首之一也是過度設計。”所以想請教一下您關於設計矛盾的思考?

曾:有一些建築壽命是百年的,但建築設計卻是短命的。導致現在看到的,樓還沒有蓋幾年,就被炸了重新蓋。這就反映了現在有些建築規劃設計有問題。很多鄉村建築只學習到了西方的表像,例如弄成羅馬柱,貼上瓷磚,已經失去了中國鄉村原生態的美。“因地制宜,因材施藝”是中國最好的設計原則被破壞了。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的設計智慧沒有真正地被我們現代人所傳承。

我舉一個例子:中國古代景德鎮瓷器的長途運輸包裝,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上要運送瓷器,要經歷風吹雨打,當時人們就在瓷器之間放入草種,讓它們生長,那些植物就會把瓷器緊緊包裹住,這是多麼好的生態包裝啊。也如普洱茶,還有粽子,都是生態包裝。中國古代的設計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比如説獲得2013北京國際設計周經典設計獎的紅旗渠。很多人都很詫異,説為什麼評出了紅旗渠?因為紅旗渠是來自中國自古以來的設計智慧,從都江堰到大運河,從自古修渠建壩吸取的設計經驗。它並沒有什麼國際設計大師來設計,但它能讓水在上百公里的長度,九米的落差中均勻地流下去,而且沒有用現代的鋼筋水泥,只是開山炸石,就地取材。就用炸開的山石來做渠壩材料,水泥也是燒制的土水泥。半個世紀了,紅旗渠還在惠及民生。百姓平常的喝水、農田澆灌,都離不開它,它現在還成為了旅遊景點。這就是中國的設計智慧,其實我們的民間有很多這樣的設計智慧。過去的工藝美術史,是以工藝美術的裝飾為主導的歷史,其實我們沒有以“器用為美”的設計體系做研究。所以我現在提倡用手工設計來使傳統手工進行現代化轉化,轉型為現代手工設計,就不再是過去的工藝美術體系。現在的工藝美術體系已經更多地變成為裝飾體系,像景泰藍,牙雕玉雕,越來越脫離民生器用。但現代設計裏功能是形成美的一種重要元素。所以我們自古以來的器用為美的傳統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這要求我們如何能改變,來把自古以來的,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好的民間的設計智慧轉化成當代的設計資源。這樣的話,中國設計就有了自己的本,就不再是一味抄襲。我們當然需要可以學習西方設計的一些方式方法,但是要學貫東西,形成東西文化雜交優勢的設計體系,這業是我們要去推進的事。

     1   2   3   4   5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