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王書傑【中國傳統繪畫材料與技法】

時間:2013-09-16 12:56:21 | 來源:北京國際畫材中心

展覽>

(點擊圖片查看講座視頻)

【編者按:北京國際畫材周與9月24日-9月28日舉行,國內外各大畫材生産商與藝術大師齊聚北京國際畫材中心,共同打造一場針對於藝術創作材料的盛宴】

(講座時間9月27日下午14:00-15:30)

王書傑,中國著名國畫家,1957年生於北京,1988年畢業于北京廣播電視大學中文系,1998年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助教研究生班。現為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中央美術學院燕郊分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秘書長,中國建築學會會員,北京大學賈又福研究會副會長。

聽藝術家談繪畫材料與技法,更多的屬語言描述,而9月27日下午王書傑老師在2013北京國際畫材周開講中國傳統繪畫材料與技法時,形態各異的材料擺滿了講桌,觀眾可以走近講臺觀察各色礦物的本色,甚至可以動手觸摸色彩各異的材料。王書傑老師講座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美術史簡述,圖文並茂呈現中國美術史;第二部分,中國傳統繪畫材料簡介,介紹顏料與原料等多方面的知識。

王書傑老師認為中國繪畫,無論從藝術起源還是繪畫歷史進程來看,首先都是工筆重彩的形式,中國對於色彩的研究遠早于西方,周代就提出了赤、黃、青三色原理,而西方直至1802年英國揚•托馬斯才發現黃紅藍三原色。根據五行提出的五色論,即赤、黃、青、黑、白影響廣泛而深遠。從遠古彩陶到秦漢、魏晉南北朝壁畫,再到隋唐五代卷軸繪畫、宋代工筆冊頁,留存下來的中國古代藝術作品以及中國古代畫論顯示,中國傳統繪畫材料都已純天然材料經過物理加工而成,天然材料通常包括礦物質、植物材料和動物材料。完全不同於現代工業生産的藝術材料,這些自然材料是最穩定的,能夠持久保持原本的特點,因此,除去人為損壞、自然侵蝕等原因外,中國傳統繪畫都是可以經歷上千年而不變色。永樂宮的壁畫就是明證,當時考察發現,除掉畫面的灰塵之後,壁畫顏色鮮艷如新。中國傳統繪畫沿著兩條路走,第一條是壁畫,這條路雖在隋唐以後轉入民間,但一直在發展,另一條是魏晉南北朝以後興起卷軸繪畫,成為中國古代繪畫的主流。在材料與技法上,壁畫的材料和技術一直相對穩定,而卷軸繪畫對於材料的研究,尤其是色彩的研究在宋代達到高峰,元以後,色彩研究幾乎停滯,而對紙與墨有了深入的研究,這與文人畫的興盛關係密切,對筆墨紙硯的研究到清以後,又幾乎停滯。而近代對於材料的研究則是少之又少,目前,畫院體制完善,從國家到省再到縣都有畫院,職業畫家人數眾多,卻很少有人關注材料,研究材料。目前中國傳統顏色的生産也很薄弱,僅有姜思序堂和美院的金碧齋齋有少量的生産,但這些都採用的是傳統的純手工生産,産量有限,且價格昂貴,這一方面與中國社會跨越式發展,未經工業化時代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藝術家、研究者們對材料認識不足有關。而目前日本對中國傳統繪畫材料與技法研究與保存領先與國內,我們的色譜也無法在國內印刷,中國年輕學生與藝術家卻對這些知識缺乏應有的了解,這樣我們的技術成為人家的國粹的事件就必然發生。中國繪畫材料發展到今天,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色彩研究陷入停頓,傳統材料生産落後,化學工業化材料充斥,要改變現狀,就得從現在做起,有更多的人關注傳統材料,認識傳統材料。因此,王書傑老師還呼籲:中國的青年藝術家與愛好者應當主動了解傳統繪畫材料的知識,因為藝術家長期運用劣質材料,形成自己的風格之後,很難改變去用優質材料。

 講座第二部分是傳統材料的介紹,王書傑老師在給大家介紹各種材料的特質與製作方法的同時,還會拿起桌上的材料給大家現場展示。通過王老師的介紹,觀眾不僅認識到了石青、石綠、藤黃、石榴黑等各種中國畫顏色,對他們特性、製作方法與用法都有了深入的了解。王老師還通過不同産地的礦石的對比,告訴觀眾同一個顏色,用不同産地的材料,最後呈現的顏色也會不一樣,材料上細微的差別都將導致效果的大差距,所以對中國傳統材料的認識與研究需要長期的投入。材料的掌握對藝術家技法表現的延伸有很大幫助,藝術家一定要有自己對材料的有意的研究。

王老師出生於傳統材料世家,自己又研究了數十年,他是一本中國傳統繪畫材料的活字典,但時間有限,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們能感受的相當有限。聽完王書傑老師的講座,我們都折服於他對發展中國傳統繪畫材料與技法責任感。中國傳統繪畫材料是一門精深的學問,本屆畫材周的課堂僅僅是一個開始,作為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我們都應該順著王老師的指引有意去了解與研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