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鐘聲:南韓螺鈿漆器發展與中國漆藝淵源考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03 11:39:4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高麗太祖統一全國後,佛教成為國教,貴族階層需要高級佛教用品和生活用品。高麗王朝1310年設立官營供造署(中尚署) ,大量生産螺鈿漆器,主要以佛器和貴族生活用品為主,所以高麗時期螺鈿漆器的精美和貴族化需求是分不開的。此時漆器裝飾紋樣以菊花紋、菊唐草文、牡丹唐草文、菊牡丹唐草文等為主,同時還鑲有單股或兩股銅線、玳瑁等。螺鈿技法主要有切撥法,工藝等同於中國的平磨螺鈿,或點螺鑲嵌;切貝法(即中國的祥絲法)和玳瑁伏彩法(即中國的襯色法)以及毛雕法等。此時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器具是《螺鈿玳瑁菊唐草文隅子盒》(日本京都桂春院藏,長9.3cm高3.5cm)以菊唐草紋作裝飾,間有雙股銅線栓絲鑲嵌,花心用玳瑁襯色鑲成,半花形隅子盒,從螺鈿工藝來看是由剪刀加工而成,精美華麗。另外一件作品是《螺鈿玳瑁菊唐草文拂子》(南韓中央博物館藏),屬於佛家用品。菊唐草文周圍銅線已經脫落,部分鈿片缺損,但仍不失原來高貴的品質。鈿片為本土色貝,木胎裱布,刮灰,從工藝流程看非常考究。還有一件器物,《螺鈿菊唐草文經函》(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47.3cm×25.3cm ×26.4cm),經函周身佈滿唐草紋樣,上蓋主紋樣為菊唐草紋,由單股銅線入周邊雙股銅線鑲成,紋飾中間有螺鈿圓點,周邊為牡丹唐草紋,螺鈿表面用毛雕進行加飾,兩側有由銅板製成大的“宇”字和“靈”字, 經函正面有銅鎖,兩側銅把手。以上三件作品均為高句麗時期螺 鈿漆器的典型風格,無論從加工工藝還是紋飾上看,都受到同時代漢人漆器工藝的影響。但是,在漆工藝上,朝鮮半島的工匠們似乎更加推崇螺鈿工藝,朝鮮漆器歷 來以螺鈿漆器為主,很少使用彩繪、雕漆等其他工藝。 螺鈿地位的確立,據現存文獻資料考證也是在這個時期,它與當時朝鮮貴族的審美傾向有直接關係。

朝鮮時期(1392-1897)

明、清時期,是中國漆藝的繁榮期,此時雕漆與 薄螺鈿在技術與審美上都已經進入成熟階段。漆器的生 産,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非常發達。與此同時,朝鮮 時期的螺鈿漆器製作也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是15—16世 紀,中期是17—18世紀,後期在19世紀以後。在朝鮮王 朝初期,原來經營管理王室貴族漆製品的漆工房開始分 崩瓦解,而轉向民間自由生産體制。從初期的文物看出 朝鮮時期螺鈿漆器由貴族複雜樣式向庶民的單純審美傾向轉變,同時漆器出現不同胎質,如:木胎、金屬胎、竹胎,特別是紙胎的出現,説明朝鮮漆器的發展已經進 入成熟階段。朝鮮時代早期,主要裝飾紋樣有蓮花紋、寶相花紋、牡丹紋、菊花紋等。 從這一時期留存的器物《螺鈿菊唐草紋盒》(日本個人收藏,17cm×9cm×1.5cm)的裝飾可以看出,朝鮮時期,開始時器物延用的是高麗時期的做法,但與佛教相關的用器造型不同。高 麗時期,高足圓角,造型圓潤,從這個角度看,此時佛教用器的造型比起高麗時期顯得較為粗糙。

中期螺鈿漆器由於受到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製作風格向大眾化轉變。這時期漆器紋樣有:花鳥紋、葡萄紋、雙鶴紋、梅鳥紋、四君子等,展現出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同時,朱漆螺鈿工藝開始大量使用。朝鮮中期和初期的漆器裝飾風格差別較大,其中,與儒家思想在中期螺鈿漆器的影響有直接的關係。此時,出現了朝鮮半島特有的技法——龜裂法。如《螺鈿蓮唐草文函》(南韓國立中央博物館收藏,31.8cm×20.5cm×21.2cm),函蓋中心有兩朵蓮花紋,由兩股銅線纏繞,四週鑲有圓形和三角形鈿片,函身兩側各飾有一朵蓮花紋,鈿片面積較大,手法較粗放。另有一件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的《螺鈿牡丹梅竹文方函》(25.6cm×25.4cm×9cm)帶有濃厚的畫意, 作品中體現 出的生活情趣,顯現了明顯的世俗化風格。函蓋飾有牡丹紋,邊角有一隻蝴蝶和兩隻蜜蜂,函邊和角鑲有銅裝飾, 起美觀和加固作用,正面梅花紋粗獷自然,左側為3個花草地 子,用碎鈿鑲成。此文物用了朝鮮中期特有的技法龜裂 法,同時還有毛雕法和割貝法、切撥法。

朝鮮末期傢具製作也大量使用螺鈿技法,其中切貝 法(絲鑲法)盛行,此時期主要有“壽福康宇”等帶有吉祥 寓意的文字圖案出現,另外,還有雲龍紋、雲風紋、雲鶴紋等。南韓景德宮收藏的《朱漆螺鈿三層籠》(87cm× 44.9cm×217cm),其紋樣主要是十長生、花鳥山水等,通體髹朱漆。南韓螺鈿漆器,漆傢具中,朱漆少見,一 般黑漆較多。此件文物工藝精細,匠意獨特,銅裝飾精巧,螺鈿色澤鮮艷,螺鈿技法已經非常全面。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