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中國漆器的巔峰時代——漢代漆工藝綜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03 11:34:5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金漆錯”這個漆工藝的名詞,與“金薄”同樣來源於《後漢書》,該書《輿服志》記載説:“佩刀,乘輿黃金通身貂錯,半鮫魚鱗,金漆錯。雌黃室,五色廁隱室華”。這裡的“金漆錯”,應是指髹漆刀鞘上的紋飾。金漆錯,又可簡稱金錯,《鹽鐵論?散不足:》説漢代的高級漆器中,“金錯蜀杯”是很著名的,這是蜀郡生産妁金漆錯漆耳杯。漆器金錯,使人聯想到戰國青銅器的金錯,這兩者之間柱裝飾手法上,應是有繼承關係的。一九七二年江蘇銅山小龜山西漢墓出土一樣漆奩“口部銀扣,外貼以草葉紋、流雲紋等銀薄為飾,部分還有錯金絲雲紋”。這“錯金絲雲紋”,是不是就是《後漢書》所説的“金舉錯”呢?這種錯金雲紋,在戶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漆博局上也有”。 金銀薄貼花和金漆錯,有獨具的睦飾特點: 一、圖案形象和漢畫像石、畫像磚一樣,具有剪影式效果。 二、流光溢彩的貴金屬,它能和任何一種色漆相調和,膿粧淡抹總相宜,總是能使漆器變得更加華美,富麗輝煌。三、在工藝技術方面,應是借鑒或繼承了戰國書寧的吁金銀錯”,但是,閃光的金銀圖形,貼在黑色的漆器上,宛如夏夜星空;是多麼燦爛輝煌,這是青銅“金銀錯”所無沿比擬的。(七)扣器

從戰國至秦漢。術胎漆器慰的發展趨勢,是由厚水胎向薄木胎發展,漆器變得越採越輕巧精緻。但是,雖然輕巧了,卻變得不那麼結實和牢固了,人們必需想法採取加固措施。最早的,也是最簡單的加固措施,是在容易磨損和開裂的硝措處鬥繞車段麻布或繒帛。如江蘇楊州七里甸漢墓出土一件漆勺,是在口沿處繞一段緝,再髹漆;一件耳杯,是在口沿處繞水段麻布,然後髹漆。但是,人們後來發現,用金屬加固器口的漆器出現了。它是最初出現大約是在戰國時期,但那時極其罕見,只是到漢代才普通流行。

漢代對用金屬加臥的漆器,稱之為扣器。《説文?金部》:“扣,金飾器口。”《後漢書?鄧皇后紀》:“其蜀漢扣器,九帶佩刀,並不復調。”原注:“扣,音口,以金銀緣器也。”漢代文獻中,有許多關於扣器的記載扣器的記載,如《後漢書?祭祖志》記載漢桓帝“新祠老子于耀龍,文譫為壇,飾淳金扣器,設華蓋之坐,用郊天樂也。”淳金即純金;是含金量很高的金扣漆器。《鹽鐵論?散不足》:今富眼扣黃耳”。所謂“鋃扣黃耳”,堤指漆耳杯鑲嵌有鎏金的銅耳和白銀的口緣。漢代文獻記載皇室扣器的使用;是有等級身份規定的:《漢官舊儀》記載:“太官尚食,用黃金扣器,中官,私官尚食,用白銀扣器”,即皇帝屹飯用黃金扣器,皇后吃飯用白銀扣器。按規定,一般臣民是不能隨便享用黃金、白銀扣器的。《漢書官舊儀?補遺》記載:宗廟祭祀,高祖用“黃金扣器”,高後用“白銀扣器”。《漢書?貢禹傳》記載:“千臣爵嘗從之東宮,見賜杯案,盡文畫金銀飾,非當所以賜食臣下也。”但是,這種種等級規定,後因社會大量生産金銀扣器而自行消失。《鹽鐵論?散不足》説:“富者銀扣黃耳”,有錢人家也使用銀扣器。考古發現一些並非王侯的漢墓中,也有銀扣器出土,這就證明,昔日為皇室專用的白銀扣器,已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這也説明瞭漢代漆器生産的確達到空前的繁榮!

考古發現了大量漢代扣器,有金扣;銀扣和銅扣,但是發現金扣極少,目前只有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過兩件。金扣極少的原因,是因為漢代規定金扣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目前我們尚未發現皇帝使用的金扣漆器,又是歷史上的一種特殊情況。據考證:廣州西漢南越王墓的墓奎趙昧(即趙胡),他的祖父是第一代南越王趙佗,曾在西漢呂后末年,自稱南越武帝,割據今廣東廣西半帶,爭漢中央抗衡,但到漢文帝初年,趙佗雖然上書文帝説:“自今以來,去帝制黃屋左纛”“願奉明詔,長為藩臣”,“改號不敢稱帝矣”!但實際上,不僅趙佗稱帝如故,而且第二代南越王趙昧也繼續稱帝,一九八三年廣州西漢第二代南越王墓出土了“文帝行璽”金印和兩件金扣漆器就是明證。?漢代有些扣器,其金屬加固,又不僅限于口沿、邊沿和轉角等處,還在器身上加上凡道金屬箍,使其更結吏更美觀。耳杯的兩耳,是食用時觸摸最多的部位,為子加固,多用金屬包裹起來,所以,一些漢墓中,漆耳杯腐朽後,留下的,就是些金屬耳子。還有一些卮杯的把和蓋鈕,也改用金屬的。為了使扣器錦上添花,漢代的漆工藝大師還常常在扣器上進行再裝飾,如彩繪、雕鏤和鑲嵌等,使其更加精美。如河北滿城主二號墓的銅扣漆奩,外壁有一道銅扣飾帶:“銅飾帶中部鏤空,刻飾龍紋和怪獸紋;龍獸之間點綴以流雲紋和山形紋,這些紋飾的輪廓及細部都錯以金銀;上下花紋帶飾錯金、銀三角形幾何紋和卷雲紋,銀三角形內緣頂角錯,並鑲嵌綠松石;外緣頂角錯金,並鑲嵌瑪瑙。這是一件多麼精美華麗的扣器;可惜漆木部分已被損壞!

   上一頁   3   4   5   6   7   8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