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
首次參展便摘金獅
除了最佳主題展藝術家金獅獎外,此屆雙年展也頒出了最佳國家館金獅獎,此殊榮由首次參展的安哥拉獲得。該國家館的代表藝術家是攝影師埃德森·恰加斯(Edson Chagas)的作品《羅安達:百科全書式的城市》。他用影像呈現了首都羅安達,質疑了人們對於城市的理解,以及被無數地標所呈現的城市生活。
藝術家埃德森·恰加斯(左)在安哥拉獲得最佳國家館金獅獎後展示作品
終身成就獎
瑪利亞·拉斯尼克、馬利薩·默茲共用
除此,上個月,威尼斯雙年展組委會已經宣佈藝術家瑪利亞·拉斯尼克(Maria Lassnig)與馬利薩·默茲(Marisa Merz)榮獲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終身成就獎。
其中,拉斯尼克的創作被認為在過去60年中一直致力於對身體和個人的表現的探究,她的畫作通常描繪了處於不安、激動或絕望狀態中的自己。通過這些自畫像,拉斯尼克打造了一本關於自我表現的“個人百科全書”。而馬利薩·默茲的創作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就一直是當代藝術界裏的一個獨特的聲音,是唯一一位被認可的女性貧窮藝術家。
■ 部分獲獎者
提諾·賽格爾 (Tino Sehgal)
英裔德國藝術家。1976年生於倫敦,目前生活在柏林。他的作品被他自己稱為“創建情景”,由一人或多人實現他設置的場景。他創作的基本素材是人聲、語言、運動的過程以及與觀眾的互動。他的作品沒有文字文本,沒有手寫記錄,沒有圖錄,自己也不做任何記錄,所以他的藝術有著“轉瞬即逝”的特性,不是傳統的行為藝術,更多的是現場表演。賽格爾也是今年特納獎的提名者,該獎將於今年年底揭曉。
■ 中國聲音
威尼斯史上最多中國項目
此屆雙年展未開展便在國內掀起熱潮,其原因之一便是威尼斯雙年展百年曆史上最多中國項目的出現。除了中國館外,近10個中國平行展也同期亮相,包括156人/組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參展的《未曾呈現的聲音》,陳丹青、劉小東參展的《心·跳——當代藝術展》,甚至也包括受義大利當代藝術項目“威尼斯計劃”之邀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的“幻真的宇宙——2013威尼斯鐘飆藝術現場”等藝術展覽。
這樣的火熱甚至一度將出現在主題展中的闞萱、已故藝術家郭鳳怡的作品淹沒在各類資訊中。不過,開展後出現在主題展中的中國藝術家作品爭議較少。其中,郭鳳怡的創作被策展人皮力評價“郭鳳怡對於世界百科這一主題名至實歸。”
而中國館和各類平行展則充滿了不同藝術見地。其中由何雲昌、繆曉春、王慶松等七位中國藝術家在策展人王春辰的思路下展現的“變位”中的中國,其展覽效果存在爭議。類似中國國家館一進門張小濤的三個錄影便被皮力評價為“第一個錄影如同影壁,但是每進一個觀眾,就掀一次簾,螢幕上一片白光散過,觀影體驗中斷。另外多屏錄影,螢幕接不齊不説,那種擺法,螢幕誤差會越來越大。” (記者李健亞)
觀點
威尼斯雙年展上比較突出的是那些關心原生態的藝術,那些關於靈魂、宗教、土著對當代藝術影響的作品。而雖然中國平行展扎堆,但我聽不到國外對此的聲音。中國平行展的問題是職業策展人怎麼認知當代國際中當代藝術形式,怎麼看世界當代藝術的進化過程,有哪些藝術潮流。另外中國藝術家希望把在國內不能發泄的帶到威尼斯,以為威尼斯是藝術的天堂。但其實不是,有很多作品、行為藝術都被威尼斯方面禁止了。
口述:方振寧(藝術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