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延安走來”點燃紅色五月

時間:2012-05-22 15:21:02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展覽>


展覽的作品之一,由著名國畫家劉文西創作的國畫《在毛主席身邊》。


“500幅作品展現70年美術歷程,200件文獻帶你走進延安時代。”距離“5·23”還有半個月的時間,記者發現,在中國美術館大門外的廣場上,已有大幅金黃色展板醒目地向公眾宣告展覽資訊。據悉,這是中國美術館第一次以展覽預告的形式公佈相關資訊。由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的“從延安走來——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七十週年美術作品展”將於5月19日在此亮相。

進入5月後,隨著一系列美術名家作品展及藝術回顧展的陸續推出,中國美術館涌現了2012年春夏季的觀眾熱潮。借此契機,嘗試以預告的形式提早告示,這不僅是美術館更好地服務廣大公眾的體現,更因為此展的意義使然。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向記者介紹,在文化部的高度重視和文化部藝術司的直接指導下,此展在8個月前就已開始了緊密籌劃。策展思路緊緊圍繞“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七十週年”這一主旨,重點反映在《講話》精神的激勵和感召下,幾代中國美術家用藝術反映歷史變遷、時代生活的美術創作主流;反映在《講話》精神指引下,中國美術70年來所展現的新的文化特徵,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美術上的重要體現。

展覽的籌備得到了全國美術界的關注和熱情支援。在中國美術館召集的由著名藝術家和史論家參加的專家座談會上,大家紛紛出主意、提建議,認為要將此展區別於應時應景的一般性展覽,辦成有歷史責任感、能發掘作品的文化內涵、形式上又生動活潑的展覽,既更好地展現延安時期以來中國幾代藝術家的創作風采,又通過作品反映不同時代的社會特徵,尤其是《講話》精神對中國文藝事業的長期指引。

文獻意義與情境再現是此展區別於以往眾多紀念性展覽的兩個重要特徵。范迪安説,本次展覽不僅通過大量館藏作品展示中國美術70年發展的光輝畫卷,還借助大量文獻資料營造延安時代的歷史情境、反映《講話》的時代光輝。中國美術館更借助尋訪、收集老一輩藝術家的文獻及相關資料這一過程,盡可能地把一些珍貴的、處於流散狀態的資料匯集起來,並梳理幾代藝術家參與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過程。這也使得“以往多在藝術家個案中有所積累,但美術文獻資料的整體收集整理尚未完全展開”這一現狀得以改善。因此,可以説,這次展覽也是延安美術家文獻在展覽上第一次較為完整的匯集。

為更好地展示延安一代藝術家的藝術人生和創作情境,中國美術館策展團隊組織不同的小組奔赴廣州、西安、延安等地,考察歷史遺跡,豐富歷史情境,捕捉藝術的真實感受。據了解,相關策展團隊在半年多時間裏三赴延安:通過考察延安及魯藝等舊址,增加策展團隊的感受力;派遣小組收集、拍攝與延安文藝座談會相關的場景,商借延安的部分文物,以實現情境再現;還安排18人的志願者隊伍奔赴延安學習,並將延安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員請到此次展覽中來擔任講解工作,以便更好地細化講解工作,為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講話》精神創造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策展小組還專門採訪了在西安生活、現年103歲的著名版畫家汪佔非先生,他是延安時代美術家中在世的最年長者。聽説要舉辦展覽,老先生用顫抖的筆題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以示祝賀,並拿出1938年他為延安魯藝校刊封面的設計手稿參與到展覽中來。

目前展覽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我們將盡力豐富展覽內容、營造展覽環境,使公眾走進展場就能感受到70年前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歷史情境,了解一代美術家在《講話》發表前後在延安展開的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感受中國美術‘從延安走來’的歷史進程,由此更多地理解《講話》的精神實質,共同來重溫歷史、欣享成果、展望未來。” 范迪安説。

據介紹,此展覽將展出520余件美術作品、200多件文獻作品,以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為主,構成不同篇章。屆時,中國美術館門口的領票處將變身窯洞,廣場處將重現延安楊家嶺的景象……作為文化部今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美術館展覽的重頭戲,此展值得期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