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藝術展從名不見經傳到雄踞亞洲

時間:2012-05-15 15:02:46 | 來源:中國文化産業網

展覽>

2012年香港國際藝術展將於5月開展,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展現在已經是亞洲地區實力很強的藝術博覽會,並贏得全球聲譽,其到底有何獨門秘笈?發展路徑又是如何?目前,本報記者專訪了香港國際藝術展總監馬格努斯·倫弗魯,揭秘其運營背後的故事。

 穩坐亞洲領軍地位

2008年,當世界的眼光都矚目于北京奧運會時,香港國際藝術展不聲不響地誕生了。彼時,該藝術展還沒有任何優勢,但當時的主要贊助商雷曼兄弟判斷,亞洲藝術品市場的崛起速度是超乎想像的,香港國際藝術展也許在短期內還趕不上美國的老牌藝博會,但不會輸給歐洲。金融風暴使得雷曼兄弟破産了,但這個預言卻變成現實。

如今,香港國際藝術展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藝術博覽會之一。2011年,該展被世界上極負盛名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組織者瑞士MCH集團控股,德意志銀行成為最重要的贊助商,2011年的第四屆展覽被譽為“十年來最具規模的藝術展”。

據悉,今年香港國際藝術展將有266家畫廊參展,其中53%的畫廊來自亞洲,47%來自歐美,是罕見的亞洲與西方參展畫廊比例各佔一半的世界級藝術展。倫弗魯介紹,今年是中國參展商最多的一次,內地參展畫廊為29家。

運營時間僅僅5年,香港國際藝術展的資源聚合能力已遠超內地三大藝博會:藝術北京、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和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使得他們原本國際化的策略不得不轉為打本地牌。面對香港國際藝術展勢如破竹的發展勢頭,亞洲歷史最長的藝博會——日本東京藝博會也不得不改弦易轍,改變其發展戰略,而亞洲其他地區的藝博會,如藝術登陸新加坡、首爾藝博會等也儘量避開其鋒芒,在時間、定位上與其區別開來。

倫弗魯認為,香港國際藝術展之所以能雄踞亞洲,得益於其在政策方面的優勢。藝術品進出口零關稅的政策直接使其打敗內地的幾大藝博會,雖然內地最近將藝術品關稅降低了6%,但所有的稅收加起來還是高達24%,新加坡的藝術品進出口稅為6%,而香港的進出口稅收為0。免進出口稅、無需文化執照和進口許可證等政策,使藝術品交易更加自由,買賣藝術品增多。

地理優勢也是香港國際藝術展吸引世界頂級資源的另一原因,香港已成為對接東西方藝術市場的橋梁,也是國際上幾大頂級拍賣公司和一流畫廊入駐亞洲、掌握中國資源的“停機坪”。除了蘇富比、佳士得、邦瀚斯這些歐美老牌拍賣公司外,日本、新加坡、南韓的多家拍賣公司在香港都有分公司。

國際大牌畫廊也紛紛進駐香港,如美國高古軒、英國白立方畫廊、大衛·茲沃納畫廊、豪斯·沃斯畫廊、裏森畫廊等國際頂級畫廊近期先後選址於此。此外,北京的唐人當代藝術中心、亦安畫廊、偏鋒新藝術空間、藝門畫廊、站台中國等幾家畫廊,已先後敲定落腳地,開闢香港第二分支。

此外,香港國際藝術展的發展也得益於中國近幾年迅速發展的藝術品市場,近年來,香港成為繼紐約和倫敦之後世界第三大藝術品交易市場。佳士得卸任主席John A. Floyd以其多年經營經驗總結出,高密度地創造買家,前提是要找到下一個買家群的所在地,而香港正是亞洲買家群的聚集地。

打造世界一流藝博會

如果僅僅依靠政策優勢,也無法成就一個世界頂級的藝術博覽會,香港國際藝術展的名聲在外,還與其國際化的操作和規範化的運作密不可分。 一個好的藝術博覽會並非憑空誕生,它是由藝術家、畫廊、藏家構成的大系統。博覽會組織甄選委員會要保證參展畫廊的高品質,而展覽現場不僅包括頂級畫廊的展位,還有博覽會特展、系列講座和研討會,以及精心策劃的私人藏家和藝術機構的參觀活動。

2011年,香港國際藝術展吸引了38個國家的260家畫廊參展,6.35萬名觀眾前來參觀,比上一屆增加了38%。今年,申請參加藝術展的畫廊數量達630家,最終確定的參展畫廊為266家,這些畫廊都是由獨立選擇委員會根據國際通行的遴選規則,嚴格評審出的。

倫弗魯説:“這是一個獨立挑選的過程,我們不會以地方的影響力或市場標準作選擇,好的畫廊非常重要,其畫廊定位、選擇的藝術家、如何經營、有什麼特色、畫廊之前的參展經歷、作品品質和藝術家的知名度都需要考慮,而最主要的因素是畫廊未來的發展。”

此外,一定要看重參展作品的品質。香港國際藝術展的成功並不是依靠位置和大力宣傳,也不是依靠高素質的遊客或有錢的贊助方,而是因為世界上最好的畫廊將最好的藝術品帶到了這裡。 為了體現香港的地理位置,亞洲元素仍是香港國際藝術展的一大賣點,“亞洲一展館”就是為此而設計,2011年的展覽大受好評,今年再度登場,而且會移師到展覽館中心舉行,49家亞洲畫廊將各自為旗下一位亞洲藝術家舉辦個人展。

香港國際藝術展也關注藝壇新秀和香港本土藝術的發展,並有其自身的策劃,“藝術世界之未來”部分主要是推出年輕藝術家和新興畫廊展區。

今年,這一板塊也會像往年一樣,評出一名新晉藝術家獲得“藝術世界之未來”大獎,將從成立不超過8年的畫廊及35歲以下的藝術家中選出。 香港國際藝術展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以其服務溝通東西方藝術界,“曾經亞洲買家要求很大的折扣,這使得西方畫廊很尷尬。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經營方式,我們希望買家和畫廊了解這種文化差異,使他們能以一種可能的途徑得到溝通,而不是相互之間變得尷尬。”針對亞洲的特點和文化,香港國際藝術展召開研討會,出版小手冊,告知參展的西方畫廊應該如何在香港售賣藝術品。

將文化沙漠變成文化港口

 曾有外媒評價香港國際藝術展,“香港國際藝術展正在將香港從一個文化沙漠變為一個文化港口。” 倫弗魯也相信,藝博會不僅是一項藝術品交易的商業活動,最好的藝博會也在推動文化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倫弗魯看來,香港國際藝術展任重道遠,還有很多可做之事。比如,與西方畫廊相比,亞洲的畫廊尤其是內地的畫廊處於弱勢地位,因為其經營時間短,藝術家和畫廊的關係比較鬆散,畫廊對藝術家的推動缺乏力度和計劃性。倫弗魯希望,從某種程度上,香港藝博會可以保護和鼓勵亞洲畫廊的發展。

“藝博會不是僅僅為了利益而銷售作品,而應在推動畫廊體制改革、促進畫廊和藝術家形成更良性的合作關係,以及畫廊體系的良性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怎樣吸引美國、歐洲甚至世界其他地方的藏家來香港,培養新的客戶和優秀藏家,也是香港國際藝術展需要考慮的。

倫弗魯希望在藝術家、畫廊與收藏者之間建立一種全新的關係,不只是簡單的買賣關係,藝博會不僅是商業展銷,更應該是藝術品的高端展示。

所以,他在藝術展中穿插了一系列教育項目,幫助藏家更好地理解繪畫,正是這一點,使得香港國際藝術展有別於其他的藝術展會,呈現出獨特的面貌。

倫弗魯希望,通過藝術展推動環境的變化,創造良好的機會,去改變人們評價、判斷藝術的標準。目前很多人審視藝術主要通過市場價位,雖然這也沒錯,但卻忽視了藝術品最本質的價值。他説:“在中國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改變簡單的評價觀念——貴就是好的,好的必定是貴的,其實不是這樣,好的未必貴。” 歐洲和美國具有一體化的藝術景觀,有相互連接的藝術生態,才愈顯強大。

中國、印度、南韓、日本、東南亞地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同屬亞太地區,但聯繫卻並不緊密,香港國際藝術展未來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為亞太藝術整合資源的平臺。 倫弗魯表示:“就短期而言,這裡會成為香港的巴塞爾藝博會,成為一個頂級的藝博會。對於長期發展而言,要維持藝術展的成功,我們必須保持亞洲畫廊50%的比重。

毫無疑問,世界的重心正在向亞洲傾斜,在藝術世界亦是如此。香港國際藝術展在於創造一個與其他藝博會不同的藝術展,它能反映一個現實,那就是亞洲藝術不容忽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