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薰琹大型藝術展”于4月12日在北京開幕。這是炎黃藝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又一重要的大師展覽。龐薰琹的藝術成就在此次展覽中得到全面呈現。
龐薰琹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分量極重的人物。他早年赴法學習後毅然回國,發起和組織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第一個有宣言、有綱領的美術社團——“決瀾社”。他的藝術實踐開啟了中國藝術的現代之門,使20世紀的中國開始與世界同行。他創造了中國畫中西結合的形態,將西方的造型方式融入中國畫的語言系統,表現了民族化的情感與形式。他一生研究學習傳統裝飾藝術,開拓工藝美術教育。無論其藝術成就還是其教育貢獻,都使他成為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之一。
作為20世紀在中國文化藝術界屢涉先河的人物,龐薰琹擁有多項第一,多重身份,起步之早于現在看來甚至有幾分令人驚嘆。他是職業畫家,上世紀30年代在上海開設自己的畫室;他是設計師,開辦了中國第一批現代意義的設計機構——大熊工商業美術社;他是藝術的推動者,1931年作為主要成員開始籌建當時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現代藝術社團——決瀾社;他是中國古代美術的研究者,最早從藝術角度研究中國古代紋樣與裝飾畫,繪《中國圖案集》,寫成《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他是藝術的田野考察者,最早深入貴州少數民族村寨,調查收集資料,進行研究整理,以科學的方式開視覺藝術研究之先河;他是老師、是教育家,不僅桃李滿天下,更創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構建了新中國工藝美術及現代設計的教育體系。
青年時代的龐薰琹反對刻板機械地模倣“自然主義”和所謂“寫實派”繪畫,主張藝術家應該利用各自的技巧,自由地、自然地表現事物和自我。其表現手法雖然未脫西方現代派繪畫的影響,但是,在形象、色彩方面具有裝飾性,顯然較為接近東方人的審美情趣,錯綜複雜地組合卻不失和諧自然,激烈變化地表現卻不失平衡合理。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龐薰琹藝術創作最為旺盛的時期,亦是其藝術思想與創作風格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1930年回國後,龐薰琹脫去西裝,換上長袍,開始讀線裝書,用中國筆墨、傳統畫法畫人物畫。雖然主要還是畫油畫,但他已開始探索如何表現“民族性”與“裝飾性”的問題。上世紀30年代的油畫《地之子》是龐薰琹有感於當年江南大旱民不聊生,採用象徵主義表現手法來創造的主題為“中國總有一天會擺脫貧困”的作品。他採用簡化和拉長的形體描繪,大面積平涂,以平面、裝飾的風格來表現樸實和力量。他吸收外來形式,卻加入了中國人的情感、神韻,包括造型和線條的運用。此幅作品正是他“中國學術現代化,外國學術中國化”主張的具體體現。
炎黃藝術館表示,“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是炎黃藝術館重點打造的品牌系列展覽,“龐薰琹大型藝術展”則是這個系列展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此次展覽一方面展出由中國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龐薰琹美術館、清華美院美術館等機構和龐薰琹家人提供的龐薰琹各種類型的藝術作品,包括油畫、水墨、水彩、速寫、圖案設計等;另一方面,將展出龐薰琹年表、龐薰琹手稿、龐薰琹照片等珍貴的文獻資料。此次展覽還特設展中展——“決瀾社文獻展”,展覽希望通過文獻和圖片的呈現,將觀眾帶入上世紀30年代的歷史語境中,了解中國藝術家為中國美術現代化作出的努力和探索,感受中國藝術家改變中國美術的激情和動力。同時,為了更加深入地挖掘和討論龐薰琹和決瀾社的學術價值,展覽期間藝術館還將推出“龐薰琹及決瀾社”專題講座活動,邀請相關學者為廣大觀眾進行龐薰琹和決瀾社的梳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