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蒙養20年”中國美術館開幕式
2012年3月14日下午,由趙力策劃的“山川蒙養20年”川美藝術家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次展覽史無前例的展出了170余件川美藝術家在“鄉土繪畫”和“傷痕美術”時期的經典代表作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批令人驚嘆的作品幾乎是被台灣收藏家林明哲“壟斷性”地收藏,時隔三十年,這批作品無論學術價值還是市場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林先生是1987年來到川美,剛開始我們以為他就是一個遊客,買幾件作品就走,後來他不斷地回來我們才慢慢知道了他的背景”,這是林明哲留給羅中立的初印象。正是由於林明哲“不斷的回來”,川美的藝術家們才慢慢發現,這個台灣人是非常有心的來收藏中國大陸的藝術作品。“我們之間的合作一直延續到現在,大家都已經成為朋友了”,羅中立説。
來到川美之前,林明哲已經通過香港和新加坡等渠道收藏了很多老前輩們的國畫。在採訪中林明哲提到,他真正的油畫收藏之路就是從四川美術學院開始的,當時收藏川美的那批油畫算是一個“入門”。直到1994年,由於亞洲經濟危機的影響,林明哲對川美的收藏才告一段落。
羅中立:看到這些畫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
在中國美術館偌大的展廳裏,有一條環形長廊完全被羅中立的油畫作品佔據,而且大多是與《父親》同一時期的作品。
“《父親》是我大三時期的作品,我對這一時期的作品特別有感情。那段時日我在大巴山生活了很久,這些草圖都是在農民家裏的油燈下完成的”,談及那段日子,羅中立還記憶猶新。“早期的那些作品現在已經畫不出來了,現在看到特別親切,這些畫勾起了那段時間的回憶,我現在看到這些畫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
通過“山川蒙養20年”所展出的這批作品,大致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美術現狀的一個定格。現在已是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的羅中立,把那段時間川美藝術家的整體狀態分析的很透徹,“剛進入四川美院的時候,同學們都開始關注生活、關注現實,他們在進行基礎訓練的時候,往往能夠融入創作當中去,這樣就形成了四川美術學院的一個辦學特色。”
林明哲與川美藝術家合影左起:羅丹、何森、鐘飆、龐茂琨、楊千、林明哲、羅中立、葉永青、劉虹、張曉剛、馮斌
葉永青:用心去了解作品,是收藏家最寶貴的品質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川美藝術家和作品對於林明哲來講可能還是一個迷,但他能夠通過所具有的收藏家氣質用心去了解作品,用自己的眼力去發現新的藝術,這是收藏家最寶貴的一種品質”,藝術家葉永青告訴記者。
《番石榴飄香》是80年代末葉永青在西雙版納專門為全國美展創作的油畫,有趣的是這件作品並非是林明哲直接從藝術家手上購得,而是展覽流傳的過程中被他收藏。“那時我還是一個處於徬徨和迷茫的青年藝術家,這件作品當時能夠被收藏,在精神上給了我一種莫大的支援”,葉永青説。
作品價值不可估量林明哲惜售
藝術家的作品在流向市場以後,就會有另外的一個命運。作為最著名的“川派推手”,林明哲對80年代川美藝術家作品的收藏幾乎是壟斷性的,而且當時的價格極為便宜,如果現在算一下這批作品的市場價值,可能會得到一個令人無法想像的數目。
在林明哲的藏品名單中,與《父親》同一時期的羅中立鄉土題材作品不在少數,而且作品的尺幅與《父親》相當。再如程叢林早期的代表作《碼頭的臺階》,它的姊妹篇《華工船》在2007年拍出了2296萬元人民幣的天價。除了老一輩川美藝術家的這些經典作品,如何森、鐘飆等新近崛起的川派藝術家們在藝術市場上的行情也非常可觀。
“山藝術基金會一直在收藏老油畫和中國當代藝術,當下以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居多,畢竟老油畫沒那麼多了,而且動輒一張幾千萬。”林明哲説他自己最近幾年已經很少賣畫,少數賣掉的也是為了給巡展籌備經費,那些經典的尤其是大尺幅的作品基本不在他考慮出售的行列內。“今後我們還要成立美術館,做雜誌,多發掘一些新的當代藝術家,這樣對他們也是一種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