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登陸新加坡:作品好 買氣欠旺

時間:2012-01-19 11:21:38 | 來源:聯合早報

展覽>

周文龍 周雁冰

今年的“藝術登陸新加坡”成功吸引到不少有分量的畫廊參與,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也頗具創造力,但或許受到經濟預測低迷的影響,藏家興趣減弱,展會買氣不旺。

報道/周文龍 周雁冰

本地最盛大的藝術博覽會“藝術登陸新加坡”,于上星期天圓滿結束。四天活動總共取得3萬1000參觀人次,比去年3萬2000參觀人次略低,也比主辦方預計的4萬參觀人次的目標少了25%。

行銷方面,今年成交價最高的,是本地買家以200萬新元買下的德國觀念藝術家瑞特(GerhardRichter)的一幅畫。這幅50公分長、75公分寬的抽象畫名為“Abstraktes Bild”,是瑞特2001年的作品。

其他一些成交價較高的有貢嘎·加措( Gonkar Gyatso 51.8萬)、伯納德·維納(BernarVenet,總額13萬)、MR(31.1萬)和黃海昌(11.5萬)等人的藝術作品。

整體而言,今年“藝術登陸新加坡”成交數額不如去年亮眼。一些藏家、畫廊負責人和藝術家也向記者反映,今年該藝博會買氣較淡,少了大衛·拉切貝爾(David LaChapelle)、村上隆、曾梵志等較具話題性的藝術家亮相,少了點吸引力。

亞洲重要收藏家余德耀對記者説:“今年展會其實辦得不錯,成功地吸引到不少有分量的畫廊參加,一些藝術家作品也頗具創造力。但我感覺展會買氣不旺,大概是受到當前經濟預測低迷的影響吧。”

台灣誠品畫廊和中國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代表也表示,今年觀望者較多,真正有興趣的買家較少。誠品畫廊媒體公關金振寧説:“展會人氣比去年差了一點,可能是因為少了一些國際上較高調的藝術家出現。”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零售副店長許冉冉則説:“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向來受東南亞藏家所關注,但今年展會或許時機不對,藏家的興趣程度減弱了。”

藝博會像個大杯子

“藝術登陸新加坡”在短時間內匯集世界各地畫廊,新加坡這個蕞爾小島一下子來了許多藝術界的明星大腕,但這種明星效應只在少數收藏界人士、畫廊和藝術家當中掀起波瀾,充其量為藝術市場提供了多一個藝術品買賣的空間,在社會普及層面和藝術推動的層面,似乎未達到一些人心目中的理想效果。

本地藝術家巫思遠(42歲)表示,雖然“藝術登陸新加坡”讓參觀者有機會欣賞一些藝術明星的作品,但是由於活動本質在於推動藝術的商業買賣,因此作品的選擇顯得保守而缺乏驚喜。“比較我參觀過的一些藝博會,這次展出作品過於安全、精緻且熟悉,少了試驗性的部分。”

他也認為,藝博會猶如國際藝術明星匯演,藝術家參與的空間有限。巫思遠比喻説:“藝博會像一個來去匆匆的大杯子,我們這些小杯子只能期待有機會接住一點點從大杯子裏溢出來的水。”

應多支援本土藝術

本土藝術方面,2902畫廊是今年唯一在“藝術登陸新加坡”呈獻本土藝術家趙仁輝個展的新加坡畫廊。畫廊負責人李錦麗説:“雖然我們對趙仁輝作品充滿信心,壓力還是很大。一些畫廊也懷疑我們是否太冒險。但通過展會,我們發現趙仁輝作品的藏家,不僅有本地人,更有來自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這讓我們能更自信地説新加坡藝術家是有市場的。”2902畫廊在此次藝術展中總共售出21件趙仁輝的攝影作品。

本地藝術家李鴻輝也認為,像藝術登陸新加坡這類大型藝博會,不僅能帶來名家作品,也能讓本地藝術家有機會接觸其他國家畫廊、藏家和策展人等,擴大本地藝術家視野和交際網路。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顧問郭建超認為,除了藝博會,政府還需推動其他同樣有影響力的平臺。“藝博會是一個公開並以市場為主導的活動,不可能特別照顧國內藝術家。但通過其他相關展覽和研討會,我們也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

但本地獨立策展人莊蔚珊覺得,藝博會一般難以融合當地藝術圈生態。“像香港國際藝術展或藝術登陸新加坡等雖然辦得成功,當地藝術圈內人卻常常覺得這展會跟他們沒有關係。”

本地藝術家蔣才雄還對政府大力支援藝術登陸新加坡的做法提出疑問。他説:“這個展會有政府支援,固然加強權威性,但如果將這視為國家性活動,本地藝術家的參與又有多少呢?”

新加坡和香港藝博會的對比

在亞洲區域,最成功的藝博會是香港國際藝術展。就參觀人次而言,今年藝術登陸新加坡的參觀人次是去年香港國際藝術展的一半。對比之下,香港國際藝術展也顯得普及得多,雖然展出的同是天價的藝術巨星作品,但前往參觀藝術展的一般香港民眾很多,使活動擺脫了藝術展只是少數特選人士才能參與的“貴族”活動形象。

在藝博會越來越多的今天,人們或許需要進一步思考藝博會背後商業交易以外的意義。在投注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後,除了一再創下天價的商品,藝博會裏面的“藝術”到底在你我的生活中扮演了那麼一點點的角色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