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當下世界中無疑充當著強大引擎器,無論是全球關注的金融危機還是對待國際關係,這個國家在運用自己的能力調和著,促使産生適當的解決方案。大規模的創新模式是現在中國經濟和文化不斷擴張的一個表現,在藝術領域的突破給處於瓶頸期的當代藝術注入“新血液”。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主題為“啟迪”,這是一個純粹的哲學主題。中國館巧妙地將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思想進行了轉化,“光的啟迪”和“味的擴散”相對應,中國文化的“五味”加上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但卻伴隨著新奇的媒介物出現,一場“瀰漫”的硝煙在威尼斯悄然釋放著其潛在的巨大力量,這樣敏銳有趣的觀點來自中國館具有創新精神的策展人彭鋒。
中國館藝術家原弓的作品無疑是完美詮釋中國道家哲學的典型代表,一個藝術作品集合了最初的哲學概念到最終的詩意以及作品展示過程中理性的物理變化,這件濃重中國特色的作品是本屆雙年展上首個驚喜,這是屬於藝術家原弓特有的方式,用一種媒介介入現場,讓作品自然地完成哲學與現實的互通。作品像是一個有趣的實驗過程,幾個階段的物理及空間變化組成了“空香6000立方米”,“隱藏”、“充滿”、“消失”、“安全”,每一個階段都在無聲地解釋著讓西方人入迷又難懂的中國哲學思想。“氣”是這件作品的靈魂,藝術家以前在西藏的親身經歷無疑給這件作品帶來了靈感,正如和藝術家交談中了解到藝術家的期望: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形式中有各自的變化,沒有一個特定的符號去定義這一切的發生,但空間裏每立方的“氣”卻真實地發生著變化。這場有趣的試驗仿佛是藝術家和觀眾的一場遊戲,觀眾在一片仙境似的迷霧中想去一探究竟,需要帶著好奇心去尋找氣體的來源,但一切都被藝術家巧妙地構思運用飽和的“氣”無形地隱藏起來,從“氣”到達霧化階段,藝術家在表現不同實體相互轉換關係。人類的好奇心往往大於自己所想像的。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家最初的想法是在聖馬可廣場上實施,但因為溝通的時間問題而最終擱淺,單在中國館的這次作品的成功讓我期待未來的某個時間聖馬可計劃能夠成功。
而中國館藝術家楊茂源的作品對我不算陌生,在幾年前佛羅倫薩美帝奇宮殿的展覽中他的作品已經引起我的注意,這次雙年展中的作品依舊打動著包括我在內的西方觀眾的心。沿著館內隱僻的角落知道大門入口處的醒目位置,無規則擺放的陶瓶隨意地串聯著整個中國館,可以看做是一個國家藝術集體的連結意圖,同時又完整地保留著藝術家獨特的個人特點---質樸,當代藝術充斥著抽象的元素,透過楊茂源返璞歸真的藝術作品我們能看到原始的自然美。我把這一個個看似普通的小陶罐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粒粒種子(只是氣味與能發生的種子),種子的傳播與生長是最普通的但卻是不能忽視的。藝術家用這種獨特的藝術語言與所有的觀眾進行交流,這樣的作品讓觀眾不自覺地親近和喜愛,在中國館的現場我看到許多拿著陶罐滿是欣喜的遊客,“瀰漫”在此時不自覺地擴散開。
藝術家梁遠葦的作品很真實地體現了一個女性藝術家細膩的情感。酒從粗的針管裏不停地滴落在巨大的油桶上,在我們的文化裏酒神是狂歡快樂的化身,但我了解的古代中國文化裏,酒似乎也承載著痛苦與反思的含義(中國詩人海子的詩歌啟發了藝術家以“雨”作為媒介物,作品中注射器中的酒正是“雨”的化身),因此這件作品把不單單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更是狂歡與痛苦這兩種強烈情感的交織。
中國館藝術家潘公凱的裝置作品更新了西方人思維中對中國畫的傳統概念,與當前的社會需求與審美意識的轉變同步在突破著。藝術家場景搭建運用水墨畫荷花,在西方人眼中的一個是古代中國的符號性媒介物,而多媒體的英文字母的飄落是中西媒介物的融合,也蘊意著中西文化的交融。處女花園草坪中雕塑家蔡志松的白色浮雲是所見到的本屆雙年展中體積最大的裝置作品,與藝術家原弓的作品氣體融合在一起讓我們如同置身在美妙的中國自然風景中。
中國館的這次雙年展亮相是成功的,在一眾貧乏的作品中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在此允許我特別感謝智慧的策展人彭鋒的完美思路,他與藝術家們是偉大的東方藝術的創新者,給西方的觀眾帶來了一場華麗的東方氣息的視覺和嗅覺的盛宴。
弗蘭(ITALO FURLAN)簡歷
義大利藝術史教授及藝術策展人,義大利19---20世紀著名雕塑家Ado Furlan之子。1962年在米蘭創立Stendlhal 畫廊,是義大利Ado Furlan藝術基金會發起人兼主席。研究生畢業于佛羅倫薩大學藝術史係,先後在帕勒莫及米蘭天主教大學研究藝術史。 從1971年開始任教於世界最古老的三所大學之一的義大利帕多瓦大學文學院藝術史係,教授拜佔庭藝術史。 最大的成就在於在中東及聖山修道院等開展眾多的藝術史課題研究,考古學,拜佔庭肖像學及微小繪畫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Mantegna 和Pordenone的研究。
主要著作:
《拜佔庭肖像的鑲嵌藝術》(米蘭 Edizioni Stendhal ,1978年)
《Dara的調查》(帕多瓦 La Garangola , 1984年)
《Marciana圖書館的希臘手抄本》(米蘭大學,帕多瓦大學,6卷 1978---1997年)
策展經歷:
《戰後義大利雕塑展》 Spilimbergo 1992年
《在巴黎的義大利雕塑家----C.S SIGNORI,E.Gilioli,B.Lardera》 Spilimbergo 1993年
《威尼斯大師展---Guidi,De Luigi,Vedova,Viani》 Pordenone 1994年
《Ado Furlan和他的朋友們在Margutta j街》 Pordenone 1995—1996年
《提埃波羅的蝕刻畫》 Spilimbergo 1996年
《Furlan---頭像和人物雕塑展》 Pordenone 1997
《影像藝術的歷史》Spilimbergo 1999
《Ado Furlan在羅馬的日子--90年代的義大利雕塑》Poedenone 2004(注:Ado Furlan 是義大利19—20世紀非常重要的雕塑家,為羅馬的幾處著名的公共雕塑出自於他)
《Ado Furlan 40歲到70歲的藝術回顧展》 Silivana Editoriale 2005 《Pietro Gentili藝術展》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2011年9月 佛羅倫薩
原文:弗蘭(ITALO FURLAN) 翻譯:徐櫟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