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礬紅雲龍紋大盤現身中拍國際2011秋拍

時間:2011-11-07 17:01:40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拍第0709號拍品

12月6日,在北京長城飯店舉行的中拍國際2011秋季拍賣會上,一隻曾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上拍的 “青花礬紅雲龍紋大盤”即將第三次登上拍場,成為今秋最受關注的瓷器。此盤流傳清晰,來源可靠,最早為南台灣文物收藏家黃清雄先生舊藏,並出版著錄于高雄市立博物館出版發行的《黃鼎軒珍藏展》一書,2002年香港佳士得徵集到此盤,2007年又作為北京匡時春拍的封面拍品再次面世。今秋三度現身,加之此前香港蘇富比秋拍瓷器的良好表現推動瓷器收藏市場熱情高漲,此番表現如何十分值得期待。以下為業內專家對此盤之評點:

摹古是雍乾二朝宮廷藝術的重要理念,胤禛父子二人以個人的美學修養與審美愛好有意識地倡導一種理想的工藝審美格調,除了純粹的摹古之外,同時注重在傳統構成因素中創新,借鑒原來的工藝造型和紋飾進行抽繹,組合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樣式,寄予新的涵意,從而確立新的古典主義審美品格。此番造器之精神在雍乾時期高檔的禦瓷之中體現尤為明顯,往往鍾情選取其欣賞前朝的色釉與紋飾,融匯古今之精粹于一體,成為彼時造器的一個新風尚,其中對宣窯的化裁與臨摹尤為成功,是為雍正一朝摹古之絢麗篇章。

宣窯是為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前後十年,歷時雖短暫卻成就了藝術美學上一段經典的傳奇。明人張應文《清秘藏》讚譽“我朝宣廟窯器,質料細厚,隱隱橘皮紋起,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窯敵。即暗花者、紅花者、青花者,皆發古未有,為一代絕品”。嘉靖朝謝肇淛于《五雜俎》嘆曰:“宣窯不獨款式端正,色澤細潤,即其字畫,亦皆精絕。”、“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價幾與宋品矣!”

相對前人的仰慕,清宮對宣窯的推崇亦毫不遜色。康雍乾三帝皆有慕古之心,宣窯益為所重,尤其雍正皇帝更以獨特之美學視野去感知和品鑒宣窯,于摹古方面建樹頗豐。現存海外的十八世紀清宮典藏珍寶圖像總匯《雍正古玩圖》手卷(僅存卷六、卷八,分別由英國戴維德基爵士和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繪錄了不少宣窯佳作。宣窯成為清宮禦瓷創作綿綿不斷的靈感源泉,引領開啟了清代宮廷美學藝術之新境地。

此式青花礬紅浪濤九龍紋大盤即為十八世紀清宮摹古理念之典範,化裁于宣窯之青花礬紅龍紋器皿而成,其祖本可參見清宮舊藏【宣德 青花描紅雲龍紋盉碗】(圖一,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典藏編號:律一六二37之1/6027/院一八一九箱,著錄于《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圖55。)青花礬紅彩者為宣窯一大創新發明,自此開啟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新工藝。當今現存雍正者數量珍稀,所見僅得二例,分別藏于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二,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裏紅》下,245頁,圖223)和玫茵堂(圖三,《玫茵堂中國陶瓷》卷四,編號1723。)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