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陶瓷的新風格與粗質材料

時間:2011-11-04 16:26:29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人類生活的複雜性、多樣性,以及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決定了人們審美情趣的豐富性、多變性。作為藝術的耕耘者,必須面對現實,必須把握生活的變化;不僅要滿足人們那已成事實的審美習性,而且要獨具慧眼地發現和預測社會新的審美追求及其傾向;勇於打破常規,進行藝術上新的開拓,創造新境界,引導新的藝術思想潮流。

藝術是有靈魂的,沒有靈魂便沒有生命、沒有性格。藝術缺乏了這些因素就撥動不了觀眾的心弦。同時,藝術的靈魂和生命又應體現在“新”的觀念上,只有新才有朝氣和活力。歷史上有許多獻身於藝術的藝術家一輩子都在為尋求藝術新境界、創造有靈魂有生命的藝術作品而奮鬥。藝術新風格的出現與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可以説是舊藝術觀念的變革。

新的探索、新的創造是藝術家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中首要的任務:在複雜而又繁忙的社會活動中為人們帶來輕鬆和愉快;在到處是人工雕琢的工業化世界裏開闢出新的自然天地,尋回早已失去的大自然那樸素無華的美、原始粗拙的美、奔放雄壯的音樂美,讓藝術的靈魂和生命賦予整個社會。

建國30年多來,我國的美術陶瓷在大眾化和雅俗共賞的口號下,對發展普及藝術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工業機械化使陶瓷原料及其處理工藝、陶瓷的燒成溫度單一化了。忽視了多種原料、多種工藝、多種燒成手段的共存和發展,各地區陶瓷工藝品風格面貌越來越接近。這是與時代要求的美術陶瓷發展極不協調的,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多層次和多樣性的要求,尤其是新發展了的審美傾向的需求。研究、探索新藝術風格和新材料,開拓新市場顯得十分重要了。

材質與藝術表現

一種新材料的發現或原有材料得到新的運用,往往能引起藝術上、設計上的變革,從而産生藝術的一代新風。

運用新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必須用新的觀念、新的表現手法來創造藝術形象,以求達到新的藝術效果。

黑格爾説過,“每一個藝術家都要用一種材料來進行工作,而能駕馭材料,正是天才所特有的本領”。可見材料對一個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成敗是多麼重要。

常人用自然的眼光看待藝術,藝術家是用藝術的眼光看待自然;科學家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材料,藝術家是用藝術的眼光看待材料。發揮材料的特性是藝術發展的重要方面。

陶瓷這種材料,它的多樣性、耐久性是其他材料難以代替的,它完全不會辜負一個藝術家的才能。美術陶瓷的主要功能就是審美,美是核心和靈魂,美術瓷的內在品質要求不能和日用瓷同日而語。當前,日用陶瓷原料的加工是越細越好,釉面傾向於越亮越好,這不僅不能滿足藝術瓷表現上的多種需要,而且提高了成本,同時藝術如果蒙上了一層虛假的東西,就不是美了。材質的貴賤和藝術效果不成正比例,好的材料若造型藝術水準低可能表現為低級的藝術效果,低級的材質在真正的藝術家手裏可以表現出高級的藝術效果。關健的問題是“因材施藝、匠心獨運”,要看材質與表達的對像是否吻合。

缺陷的藝術轉化

陶瓷藝術是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結晶,科技為陶瓷藝術開拓了廣闊的表現天地,藝術又體現了科學技術的成果。但是,有時藝術越講究科學,就越沒有藝術性,因為科學和藝術是二種不同的追求:科學追求的是邏輯之統一、規範、數據;而藝術追求的是情感,是多樣統一,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如鈞紅釉,從科學技術要求上講,是色面均勻,光澤度好,色素是否達到了標準;而藝術恰恰要求的是節奏,是濃淡深淺的變化。陶瓷藝術上的缺陷美更是這樣,從工藝要求看是缺陷、是廢品,藝術卻可以運用它為藝術效果服務,並可成為特色和優勢。如裂紋釉,從工藝要求看是缺陷、失敗,然而運用得體,加上色素,又成了古樸、耐看的藝術裝飾效果,這就是缺陷轉化成的“缺陷美”。不僅可以從材料上去引發這種缺陷美,而且還可以運用技法操作、燒成溫度的變化來産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粗質材料的運用

近年來,粗質材料的運用,不僅基於人們審美觀念的新變化,而且也基於對材質和效果的新認識。粗質材料能表現一種質樸的感情和粗獷的氣魄,使人産生更加渾厚、原始、古拙、純真而毫無修飾的美。這樣的粗質材料,比如匣缽土就是一種。

匣缽土是配製較粗的耐高溫材料,一般都用於做保護陶瓷燒成的匣缽或耐火磚、耐火板,很少有人用它來製成有藝術生命的作品。筆者在實踐中覺得它有許多能表現藝術品獨特風格的優點:

1.手法上的運用

匣缽土這種材料黏性好,一次可成型,它不像一般瓷土那樣待水分達到一定幹度之後才能進行成型。匣缽土由於可以自由地塑造形象,就有利於表現一定的手感和手的痕跡,尤其是那種寫意式的“意到筆不到”的手法能得到充分的運用,因而它也最能體現作者的個性和風格,是表現單件原作的理想材料。這樣就打破了長期以來似乎要燒成陶瓷雕塑只能用模具的印坯或注漿的複雜方式,經過燒成而變成陶瓷的慣例。

這無疑對於當前人們厭煩機械、模具産品充斥市場的狀況帶來了一定的生機和人的情感。

2.釉色上的運用

匣缽土質地粗,吸收水分和釉的能力特別強,按照常規施釉的厚度,它所呈現的顏色是不亮的(見插頁《黃河》)。如果要其亮,必須施上成倍厚度的釉。這樣就可以用同一種釉,施成不同的厚度而産生不同的效果,為我們多年來追求無光釉提供了有利條件。

如果用極濃的釉塗抹在坯體上,燒成後便會産生跳釉或自然的塊狀宿釉,使裝飾顯得自然、豐富,就像中國的寫意畫,産生“屋漏痕”、“飛白”的藝術效果,使人感到格外蒼老、古雅(見插頁《黑豹》)。

3.火焰的運用

匣缽土如果不上釉,在還原焰的匣缽裏燒成,呈均勻的淡黃色,其本色就是好看的。筆者有一次不得不將坯放在匣缽外直接與煤火接觸,因而得到了意外的效果,其色澤比放在匣缽裏燒成要深得多,且有濃淡之分,十分理想(如插頁《牛脾氣》)。這與還原焰燒成的濃烈氣氛有密切的關係。

由於匣缽土具備這一特性,即使不上釉也好看,有時部分面積上釉,同樣也是協調耐看的(如插頁《千斤頂》)。有時也可採用高溫釉低溫燒成的辦法,如烏金釉,它是需要高溫燒成的,然而放在低於燒成溫度近百度的窯位上,它就會産生許多氣泡,待氣泡還未溢出時,溫度已經降了下來,這樣便成了分佈很自然的羽毛狀效果(如插頁《槍打出頭鳥》)。又如彭城花釉,如果將燒成溫度降低攝氏100 度,它的面釉還未曾溶化呈亮,便形成龜裂狀而露出黑色底釉,那又是一番風味。筆者燒制的《雪豹》就是這樣産生的,當溫度尚差100度燒成時,突然停電了,心想完了,可待其冷卻後,打開窯門一看,奇跡般地出現了特殊效果,原想達到金錢豹的效果,卻變成了雪豹,好,就取名為《雪豹》。

由此得出結論,釉不一定亮就好看,不亮更使造型安詳、穩定、實在。

拓寬用途

粗質材料不僅有以上的許多優點,同時在高溫時收縮小,不易變形,不易産生裂痕。由於其顆粒粗,燒成時透氣性能好,造型時坯體厚薄要求就不一定十分嚴格,也不致在急速上升溫度時發生炸裂,且原料豐富、價格低廉。這就為做大型陶瓷雕塑準備了條件。

近年來,我國城市雕塑、園林雕塑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但苦於材料不理想。銅、鋼、大理石等材料造價高,目前難以普及,如果採用玻璃鋼和水泥又不耐用,而粗質陶瓷材料則能彌補以上材料的不足,將它用做園林雕塑和建築裝飾雕塑就更理想了。可以預見,粗質陶瓷材料的前途是無量的。

(《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第七卷第一期 ,1986.10)(周國楨:《美術陶瓷的新風格與粗質材料》,《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第7卷第1期,1986.10)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