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現代陶藝創作

時間:2011-11-04 16:25:06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半個世紀以來,陶藝在許多國家都紅紅火火地燃燒著,已經相當的普及。陶藝展覽、陶藝活動、陶藝出版、陶藝銷售等等層出不窮。許多國家的小學都開有陶藝課,幾乎每個大學裏都有陶藝專業。許多專業藝術家和業餘愛好者,尤其迷戀現代陶藝。可見,現代陶藝既是能走向大雅之堂的藝術,又是人人皆能參與的普及藝術。

中國的現代陶藝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萌芽。由於體制的、物質的、經濟的、精神的、思想的、宣傳的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未能普及開來。近些年來,中華大地上到處“點火”,陶藝家和陶藝愛好者越來越多,陶藝的交流、展覽、宣傳、出版、示範、培訓也越來越多。

雖然如此,國內外真正能以現代陶藝謀生的人卻很少,大多數都是業餘愛好者。是什麼因素促使人們對這一領域如此感興趣呢?現代陶藝又有些什麼特點呢?

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説,側重的是娛樂性、精神性,玩泥巴從小就喜歡。當你隨心所欲地通過捏泥巴表現你想要表現的東西,尤其是通過燒成又産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和效果時,你會不由得感到異常的開心。他們的陶藝製作幾乎都成了人們互相聚會、交流的表演項目,如拉坯表演、樂燒表演、夫妻共拉一團坯表演,以及各種造型方法表演等等。他們創作的作品不一定走上市場銷售,更多的是作為禮品互相贈送,或自己賞用。1993年,我在參加南韓陶藝夏令營時發現,韓方參加活動的人員百分之九十多都是女性。我很奇怪地問她們,回答是:“她們學習陶藝,不是作為謀生的手段,而是消遣、自娛、自樂。”可見,當物質生活水準提高到一定程度時,人們追求得更多的是高層次的精神生活。

對專業陶藝家來説,陶藝的魅力就更加無窮無盡了。

世界上,什麼材料能直接造型並保持手感和泥味呢?是陶土和瓷土。什麼材料經過高溫燒成會産生神秘的窯變呢?是陶土和瓷土。什麼材料最能任人擺弄,如搓、揉、捏、壓等,從而表現手法最多呢?是陶土和瓷土。什麼材料蘊藏量最豐富呢?是陶土和瓷土。什麼材料最能表現質樸、率真、古拙、原始的味道呢?是陶土和瓷土。什麼材料製成後保留的時間最長而不變質,因而更具有收藏價值呢?是陶土和瓷土。

人們常説:“陶藝是土與火的藝術。土有各種各樣,有不同的成分,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粗細,不同的可塑性,不同的燒成肌理,不同的燒成溫度,等等。”因而,因材施藝是我們的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不同的表現對象來選擇不同的材料,這樣既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對象,又充分地發揮和體現了材料的特質。因此,只有懂得材料、熟悉材料,才能駕馭材料,才能使材料和造型相得益彰。反之,就很難説你的作品具備了陶藝的語匯確。

火是陶藝作品的最後完成階段,沒有火的燒成不能説是陶藝作品。火可以毀掉一切(倒窯),也可以為你完成驚世之作,所以陶藝家在窯前往往不是驚喜就是哀嘆。因此,陶藝家不但要充分熟悉材料、運用材料,還要熟悉火的作用、運用火的能量,利用窯變,把握溫度,作品才能産生“天人合一”、“鬼斧神工”的特殊藝術效果。因此説,作為陶藝作品,進到窯裏去,不僅僅是為了燒結,更是要借助火的力量創造出變化莫測的色彩和效果。

火有積極的一面,也有制約的一面,而制約的結果往往能形成它自身的特點。首先是表現方法上的突變和特殊效果。比如説,陶藝作品要想順利燒成,首先它不能是實心的,而必須是空心的,為了要使作品空心,人們採取了多種表現方法。


 

(一)産業陶瓷雕塑

産業陶瓷雕塑,顧名思義是生産性的,是要複製的造型。也就是説,作者用雕塑的手法創作的造型經過翻石膏模,方可重復生産同一個造型。産業陶瓷雕塑,由於要較多地考慮市場需求,因而生産要有一定的量,可以不限量生産,也可編號定産。另外,由於要進行翻模、複製等工藝過程,這就要求造型盡可能簡練,這樣才能省工又省料。目前,産業陶瓷雕塑主要有三種生産方法:

1.注漿成型法

將泥土化成泥漿,注入模型內,待模型聚集到一定厚度的泥漿,便將多餘的泥漿倒出來。當坯體稍有脫離模型之際,便可開模取出坯體,然後再用手工將坯體各個部分接鬥後修好。

這種辦法一般在大批量生産同一品種時所採用。它的特點是,自然形成空間,坯體厚簿均勻,體量輕,操作快,形體統一,價格便宜。

2.印坯成型法

將練好的泥,打成泥餅,印在分開的模具裏,然後將其合攏,待坯體稍幹後,開模取出坯體,接鬥並修好。它的特點是,坯體自然形成空間,全手工操作,手感強,更具人情味,但做工慢,産量低。目前,即使有一定量的造型,也還是強調手工印坯,因為大家都知道手工的價值,同時覺得它肯定是小量的。

3.盤條印坯法

將泥揉成粗細不同的條狀,根據造型的需要,一條挨一條地印到模子裏去,合模待幹後,取出坯體,就是一個變化著線條的造型。這種方法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它比打泥餅印坯法要複雜得多,但它更具特色,更具手感效果,如線條佈局,粗、細、穿插,明顯與模糊等,運用得當,就有一種特殊的接近原作的味道。

(二)原作陶藝

原作在陶藝界是指作者用泥土塑造的造型直接入火燒成的孤品。原作陶藝具有特殊價值,因為舉世無雙。它能全面、直接保留手感和泥土的原汁原味。高明的陶藝家,能充分地駕馭泥料,把泥土玩活,使泥土的特殊性能充分地體現出來;它直接入高溫燒成,能很自由地表現形象和泥感,而不受工藝過程的制約。它最大的制約便是火。火要求每件製品坯體必須是厚薄基本均勻和內空,而實際上很難做到厚薄均勻,因而原作比複製品要重得多。

1.雕塑式

用一團實心的泥,根據形體的需要,可以隨意地加泥,也可隨意地刮下來而不受限制。待形體完成後,將作品倒過來,均勻地掏空作品,幹後燒成。這種辦法宜於初學者,因為它能仔細推敲和便於修改。

2.盤條式

將乾濕度適宜的泥土搓成大小不同的泥條,根據形體的不同需要一條一條地盤築起來。如果盤成單純的器皿可能方便一些,如果盤成一個動物造型便複雜得多。動物盤築的步驟是,先將主要形體如軀幹盤築成型,後將局部形體如四肢、頭部等完成,然後組合成一個完整造型,最後將耳、眼、尾等加上,並進行嚴格的調整,協調各個部位的關係,使之有機配合,方能成為一個極具特色、有著豐富線條組合穿插的動物造型。

這種辦法能自然形成空間,能有效地發揮泥土的可塑性,可利用線條的組合、大小以及點線面等的有機組合來産生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和美感。這種辦法要求作者要準確掌握形體,當然不是自然的形體,因為它不便修改,要達到“一筆成型,下筆無悔”的寫意要求。

3.捲筒式

將乾濕度合適的泥土打成需要的大小、厚薄的泥餅,用一些廢紙放在泥餅中間,便於捲筒而不至塌陷,一邊捲曲一邊粗略地進行造型。一般來説,一個造型,軀幹部分卷一個筒,頭部和其他部位分別卷成若干個筒,然後一部分一部分地黏接起來,待到一定的幹度和硬度,根據造型形體的需要,進行全面的較細的塑造,該壓的壓進去,該頂的頂出來。

這種方法自然形成空間,也能發揮泥土的可塑性,一頂一壓的塑造方法,其味也就在其中。打泥餅時也可根據需要人為地印製出各種肌理效果,如樹皮、草、棕、麻布袋等等。這種造型方法難度大,不便於修改,也屬大寫意。在各部分捲筒接鬥時,會留有許多殘缺的泥餅邊緣或自然形成的裂紋,但只要留存得好,就會有一種天然的泥味和似乎風化了的自然殘缺美,這正是現代陶藝自由、奔放、隨意、大氣、返璞歸真的重要品格和造型語匯。

(三)半原作陶藝

在創作時只完成主要形體的塑造,有意地留出局部、細部,也就是説形體的主要部分翻製成模型,然後通過模型印製主要部分的坯體,其餘部分都用手工直接捏制完成,如觀音的手、飄帶及其他飾物,又如動物的耳、尾、眼、鬃毛、牙以及其主體的肌理等等,都可以不從模型裏印出來。這樣的作品大同而小異,大體效果差不多,但仔細比較就不可能一樣,因此,比較生動,手感泥味也足。

2000年7月23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