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價值重估 版畫升值空間巨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04 15:53:00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厘清概念價值重塑

市場的確火了,而一個現象卻不能視而不見,那就是目前價格漲勢淩厲的多數還是當代藝術家原作的複製版畫,諸如張曉剛、方力鈞、岳敏君等作品複製的絲網版畫,拍賣價格能達到5萬-10萬元以上。

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副教授蘇新平版畫作品中,目前的拍賣最高價為2005年在北京保利以38.5萬元成交的《肖像》,不過他多數版畫作品的拍賣紀錄還在 10萬元以內,比如《網中之羊》(三件)2005年在北京榮寶以5.72萬元成交,而他在拍賣會成交過百萬元的全部是油畫作品。再以匡時夏拍為例,版畫大 師力群的《女社員》僅以3.22萬元成交,該作是其上世紀60年代的代表作。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原創版畫的收藏價值尚沒有得到充分認識。 我個人認為,複製版畫是藝術的衍生品,其價值不在於作品本身,而是由藝術家的知名度決定的。”范敏表示,大師級的作品複製成版畫且有藝術家的親筆簽名,其 價格較高可以理解,一般藝術家的複製版畫目前尚沒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據范敏介紹,現代對版畫的概念理解大致有三種;一是作為複製技術的版畫。具有實用功能的版畫技術,作為一種傳播手段;二是造型藝術的種類之一版畫,即傳統意義的創作版畫;三是在現代藝術理念關照下的、依據傳統版畫複數性或間接性等元素拓展出的綜合意義的版畫。

而創作版畫應該是在版畫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利用木版、金屬版、石版、絲網版等媒材參與製版,使藝術家的思想借助於版轉化為藝術作品。同時藝術家親自或在本 人監督指導下,將其原版直接印刷而得的作品。創作版畫不容忽視的環節,是畫家以版畫語言表述,實現個人的藝術主張。

不難發現,排除借助原作升值的快車而熱起來的複製版畫,原創版畫或創作版畫還處於關注度相對較低的態勢。

問題主要出在投資市場,而不是消費市場。如果從投資的心理考量,單幅的、僅此一件的作品市場價值要高一些。大家並不是喜歡藝術作品本身,或從藝術的趣味等 方面出發的消費藝術。所以,在目前的市場氛圍裏,版畫市場不景氣是必然的。由於版畫這個藝術門類的特殊性,一張原作同時可以有50張版畫作品,它的稀有價 值肯定降低。再者,版畫作品往往本身價格偏低,比如,一件版畫作品只有1萬元,即使翻一倍也只是漲了1萬元,但是買一幅100萬元的油畫翻一倍那就是 200萬元。” 張遠帆表示。

范敏也認為,版畫與其他繪畫形式最根本的區別是間接性、複數性、印痕等特性。就版畫的複數性特徵從藝術市場的角度而言具有雙重性,確實因為版畫與國畫和油 畫相比過於專業,在普通觀眾眼裏複數性與印刷等同,實際上版畫實質在於版畫作品出自藝術家的手工製作,而印刷則是機器和産業化的産物,一種是藝術品,一種 是産品。但另一個角度看,同為藝術家的原創作品版畫的複數性使得版畫與國畫和油畫相比,其價格具有絕對的優勢,萬元左右可購得當代一線版畫家的作品,而萬 元想要購買油畫和國畫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價格使得普通觀眾可以接受。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