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價值重估 版畫升值空間巨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04 15:53:00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張桂林版畫《留下的記憶》


蘇新平版畫《剪羊毛》


王煒版畫《荷塘風姿》

 

目前市場對版畫的概念存在一種誤讀,將版畫的複數性等同印刷,版畫價格被嚴重低估。事實上,目前的版畫作品已經融入藝術家的創作思維,具有繪畫的原創性, 同時其受眾消費群廣泛,符合現代人重品質、重分享的特點,版畫升值空間巨大。從畫廊及拍賣市場反饋的資訊來看,版畫行情已經啟動。

首屆北京798國際版畫博覽交易會將於11月6日-13日舉行。作為“版畫年”代表活動及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的重要分會場,國際版畫博 覽交易會將全方位展現版畫的魅力和市場潛力。如果説對於中國版畫市場,“版畫年”是釋放了一個信號,那麼國際版畫博覽交易會無論對藏家還是對創作者,都是 一針興奮劑。

從市場缺位到遍地開花

從博寶藝術網的拍品上看,現當代藝術家的絲網版畫價格已經超過萬元。方力鈞一套十張的版畫售價在33.6萬元;劉野名為《無題》的絲網版畫成交價為 2.24萬元;張曉剛《我的記憶》售價4.48萬元  除名聲在外的吳冠中版畫作品之外,超過10萬元的版畫作品已經不少。比如王懷慶、徐冰等藝術家的版畫作品成交價也超過10萬元。而近年來躋身於國際藝術 家行列的一些年輕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價格飛漲,如岳敏君的早期版畫約為1萬-2萬元,現在至少在7萬-10萬元之間  記者在對近兩年已成交的版畫拍賣作品統計後發現,千元的價格早已成為過去時,大部分絲網版畫的作品都在上萬元至幾十萬元之間,不到萬元的版畫作品反而少 見。不過5-10年的時間,版畫已經從市場缺位轉向遍地開花。

再看國際市場,版畫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風靡歐洲,70-80年代才大量進入日本。由於其裝飾性強、價格偏低,在歐洲、日本市場上的成交量高於任何一個 畫種,價格近幾年也獲得很大躍升。在拍賣市場,受關注度也相當高,價格高出中國作品好多倍。如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帽子》去年在香港蘇富比的拍賣中成交 價為64萬餘元;而他的作品《果物》在2009年保利秋拍中的估價約為40萬-50萬元,其上漲空間可見一斑。

不久前結束的匡時夏拍中,首場木刻版畫暨張宗憲藏西洋油畫專場113件拍品總成交額為261.7萬元,成交率高達98.13%。其中賈鵑麗《長廊》經過多輪競價最後以41.4萬元成交,拔得專場頭籌。

拍賣市場的火熱,帶給中國版畫的機會越來越多。中國美術學院版畫係教授張遠帆向記者介紹,“在這方面,國外的藝術家們一致認為,中國的版畫藝術已經非常 ‘強悍’,能夠與國際上的版畫作品PK。中國目前的版畫作品有屬於自己的、清晰的文化面貌,有力量感,發展越來越多元化”。

對此,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范敏也有同感,“目前人們已經意識到中國可以跟世界對話的只有版畫。國畫是國粹,與世界藝術不在同一個平臺上,油畫是舶來的,是學人家的。而版畫,從品質上和題材上等都與國際比較接近。目前當代美術出國巡展首選的就是版畫”。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