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棄樊籬 打破創作小圈子
“在國外油畫家、版畫家統稱為藝術家或畫家,無論油畫、國畫、版畫其實質和前提是畫,國、油、版只是修飾詞。”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范敏對版畫被當代 藝術邊緣化的觀點並不認可,“邊緣狀態的説法不準確,回顧中國版畫的發展之路,有值得我們引以為傲的輝煌,曾經的輝煌相信每一位了解中國當代版畫發展史的 人自有理解”。
范敏認為,只能説版畫被藝術市場邊緣,當下的版畫市場現狀確實與當代藝術的火爆形成鮮明對比。但從另一個層面審視版畫, 版畫藝術本身並沒有被當代藝術邊緣,國內外的當代藝術經典作品許多出自版畫。“或許是版畫的寧靜使許多版畫藝術家沉浸于版畫藝術的本體,因而當代版畫對當 代人的生存境遇、精神狀態與人文關懷有了較高的訴求。”范敏稱,“市場的邊緣與版畫的普及可謂息息相關,而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更長的時間”。
“版畫反映的題材具有時間性,色彩以黑白為主,還有藏家對其‘可複製性’充滿疑慮。以浮水印版畫為例,技藝複雜、耗時耗力,市場價值又得不到體現,版畫家 越來越少,作品不多,流通量就更少,版畫藝術的整體水準自然受到影響。”專門從事浮水印版畫的版畫家張德寶表示,“好的版畫家很少,而全國的書畫家幾百萬 人,書畫創作領域比較浮躁,版畫則不同,既要藝術創作又要在製作上花工夫和精力。要講究構圖,在某些工藝上還要把20多版套好,不能錯位,創作起來很不容 易”。
“應該説,是市場經濟的作用使得版畫家無奈轉行,上世紀80年代以前為什麼有很多人做版畫,而且有很多的版畫群體,那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産物,藝術作為政治的附屬有國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市場經濟後這一狀況徹底改變。”范敏介紹,現在堅守版畫藝術的人大多集中在院校裏。
相對於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用“踏實”二字來形容中國版畫近一二十年的發展,“改革開放之後的前十年,比較重視版畫語言,國內做了 很多屆包括木版、石版和絲網在內的‘三版展’,使得各個‘版種’都有了很大推進,近年版畫開始注重觀念性的變化。版畫與現實、與生活的關係越來越貼近,這 是版畫的強項,在藝術造詣方面,版畫並不遜於其他的畫種”。
中國美協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張遠帆也認為,市場的不溫不火只是表像,版畫 創作本身的困境更值得關注。“中國版畫發展到現階段的問題主要是,一些作者仍然停留在對技術、個人風格等層面的追求,作品製作精良卻不動人。”他認為,應 該在關注“版畫本體”之後,轉入到以“藝術本體”為對象的更寬闊的視野中來。
“現在需要做的不僅是有版畫家參與的版畫交易會,還要打造 各領域藝術家廣泛參與的版交會。”版畫交易會組委會負責人汪頻這樣闡釋本屆版畫交易的開放與多元。首屆北京798國際版畫博覽交易會,不僅包括了國內外版 畫界的眾多精英,以力群、王琦、宋源文、丁紹光、徐匡、阿鴿、譚平、蘇新平、康劍飛、楊宏偉等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版畫藝術家,更是推出了許多其他畫種 優秀藝術家的版畫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