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中國版畫離産業化還有多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04 15:48:47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首屆“北京798國際版畫博覽交易會”將於11月6日-13日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行。本次博覽會力求擴大版畫認知,突破創作樊籬,使版畫産業充分佔領藝術品市場,並吸引更多收藏家關注。

擴大認知 版畫發展非一日之功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使經典作品獨一無二的韻味消失殆盡,也使藝術由精英走向大眾,技術複製取消了藝術的惟一性,但卻加大了藝術傳播的廣度和速度。” 德國哲學家本雅明的這番話,或許是在不經意間談出,但放在版畫藝術身上,卻能品味出更深的寓意,也在某種程度上詮釋了現當代藝術的內在邏輯。

儘管有吳冠中絲網版畫一路走高,儘管版畫在拍賣市場受到藏家關注,但從根本上講,中國版畫目前尚未形成嚴格意義上的市場。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院長、版 畫家蘇新平認為,版畫特有的“間接性”和“複數性”決定其在藝術價值認定和市場價值增值方面的尷尬,再加上消費者收藏動機的功利性和市場操作的不規範,導 致了版畫藝術在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之間明顯的差異,從而使得版畫難以正常的姿態介入市場。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中國版畫的沉潛狀態使之 不具備當代先鋒文化的“明星效應”,因而很難形成消費者在商品價值方面的廣泛認同。而一些具有實驗意識的版畫家,如徐冰、方力鈞、張曉剛等,也因版畫的邊 緣與冷落而放棄版畫專攻當代實驗和前衛藝術。這在一定程度上切斷了版畫同當代先鋒文化的密切聯繫,使版畫失卻了原本緊隨時代步伐的先鋒性,也在一定程度上 淡出了當代藝術理論界、藝評家和收藏家的視野;另一方面,當下中國版畫的精英性也使之遠離普通大眾的欣賞和收藏視域,坐失介入當代藝術市場的先機。

“普通人看來,版畫是邊緣、低廉和弱勢的,但是在世界範圍內,不少頂級藝術品價格卻是由版畫創造的。盧浮宮有一個廳專門展出歐洲銅版畫,而國內對珍貴版 畫價值的認識遠遠不夠。”百雅軒總裁李大鈞向記者介紹。他認為,版畫在全世界是相通的,很多國家藝術家對版畫的重視和參與程度比中國高。版畫的價值不只是 藝術市場“錢的價值”,也有美化環境、藝術教育的實用價值。

這一觀點得到了藏家的認可,版畫收藏家徐濤表示,“如果版畫家一直將其市場 定位於收藏領域或藝術品拍賣會,將在很長時間內使之無法和中國畫及油畫抗衡”。因為版畫的“複數性”是和收藏界的“惟一性”是一對很難調和的矛盾。“再 者,現代創作性版畫與具有2000年曆史傳承的中國畫和經歷600年歲月磨礪的西洋油畫相比,在中國收藏界‘資歷’上並不佔優勢,自然不能和中國畫或油畫 相提並論。這是歷史,也是現實,無法回避,且短時間很難改變。使版畫真正走進家庭,這恐怕才是實實在在的生存之路。”

今年恰逢魯迅先生 誕辰130週年,也是魯迅倡導發起中國新興版畫運動80週年。“這在版畫的發展上是個重要的節點,是‘文博會’首次設置版畫交易會分會場的一個重要原 因。”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大型活動部部長詹文清表示,“在這樣一個版畫藝術的重要年份,‘文博會’設置首屆版畫交易會將通過一系列版畫教育講座、版畫體驗 活動,體現版畫展覽內涵的延伸”。

“版畫的分享性、親民性等特點正是時代的需求,版畫應以全新的面貌被社會接受,社會公眾對版畫的需求也在加大。用發展的眼光面對變革,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和觀眾參與版畫事業,體現版畫的自身價值,正是版畫事業的機遇。”李大鈞表示。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