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論中國畫(圖)

時間:2011-09-09 16:21:12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展覽>

琵琶行(國畫) 傅抱石



二湘圖(國畫) 傅抱石



傅抱石是20世紀中國傳統美術現代化轉型的代表人物,一方面他是聞名中外的國畫大師,篆刻、書法等傳統藝術功底亦佳;另一方面他是著名的美術史論家,博古論今而著述等身。傅抱石一生以學者的嚴謹和藝術家的激情,推動著中國傳統繪畫的現代性轉型,他無疑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中最值得研究的範本。

“現代中國畫開拓者——傅抱石大型藝術展”近日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展覽由中國民生銀行、炎黃藝術館、南京博物院共同主辦,展出由南京博物院、江蘇省美術館等機構提供的傅抱石作品139件,包括繪畫作品99幅,篆刻作品40件,以及其生平照片、年表、出版著作等珍貴的文獻資料,力求從各個角度和層面還原傅抱石的藝術生涯,深入挖掘和討論傅抱石及其藝術的歷史價值。

關於中國畫精神

甲:超然的精神

第一,中國畫重筆法(即線條)。中國人用毛筆寫字,作畫也用毛筆,書畫的工具方法相同,因此中國書畫是可以認為同源的。這是中國繪畫超然之第一點。

第二,中國畫重氣韻。六朝時南齊有一位人物畫家謝赫,他是中國畫最早的一位批評家。謝赫的氣韻之説,最初的含義或是指能出諸實對而又脫略形跡,筆法位置一任自然的一種完美無缺的畫面,這是中國繪畫超然之第二點。

第三,中國畫重自然。中國幾千年來,以儒教為中心。雖然儒教思想在政治上非常深厚,但是,促成中國藝術之發展和孕育中國藝術之精神的應該是道家思想。士大夫之崇尚自然,應該相信是山水畫發達之原因,同時也是道家思想發展中之美景。中國人如果永遠不放棄山水畫,中國人的胸襟永遠都是闊大的。這是中國繪畫超然之第三點。

乙:民族之精神

中國畫另有一種精神便是民族精神。中國畫重人品,重修養,並重節操。北宋以後繪畫益盛,文人如黃山谷、蘇東坡等,都主張畫是人品的表現。這種重人品棄形似的思想,影響以後中國繪畫的,非常重要。這種重修養、重人品的條件,本是中國畫一貫的精神,尤其在北宋以後特別抬頭。

丙:寫意的精神

中國畫畫一個人,不只是畫外表,而是要像這個人的精神,一般人所謂“全神氣”,即是要把這人的精神表達出來。所以中國畫要畫的不是形,而是神。這種寫意的精神,是産生於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中國人的思想。

關於中國山水畫寫生

中國山水畫的寫生有它自己的特點,有別於西洋畫中的風景寫生,中國山水畫寫生,不僅重視客觀景物的選擇和描寫,更重視主觀思維對景物的認識和反映,強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整個山水畫寫生過程中,必須貫徹情景交融的要求。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首先要選擇寫生的景物。合於自己的興味才能觸景生情。如果在自己絲毫不感興趣的地方寫生,即使花很大力氣也是不會取得好的效果的。勉強畫成,只是乾巴巴地如實描寫,與中國山水畫的寫生要求相差甚遠,那是沒有意義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