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人間600年:台北畫室的富春山水

時間:2011-09-05 10:4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展覽>

圖為江明賢在台北的畫室創作

600多年前完成的《富春山居圖》,傳至今日,是個傳奇;300多年前畫作被火燒成兩段,是個驚險;60多年前兩段畫分藏海峽兩岸再未謀面,是個悲劇,這不禁讓人生發“畫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當溫家寶總理去年3月在兩會記者會上提到這幅畫,馬上引起大眾的共鳴,有關藝術、有關歷史、有關民族興衰合離……一卷紙本穿越人間600年後,有太多的傳奇與情感附著其上,令人欲罷不能。

  最先被觸動的是畫家。黃公望,元代四家之一,所作《富春山居圖》成“畫中之蘭亭”。富春山水和畫家的傳世之作吸引兩岸畫家躍躍欲試。“在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今年6月于台北合展時,我們也來展示一下當代畫家眼中、畫中的富春山。”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教授、畫家江明賢對本報記者説。他積極響應“兩岸畫家合畫富春山”的創意,與大陸畫家宋雨桂、王明明兩次深入富春山寫生,由杭州﹑富陽﹑建德等縣市到千島湖,實地觀察自然生態與人文特色,搭乘直升機鳥瞰,要畫出600年後的富春山。

  在江明賢的畫室,他向記者展示的仍在創作中的畫作接起來近20米,與《富春山居圖》的秋景不同,江明賢的畫作展示了四季的變化,記錄下新安江大壩、二層現代民居等寫實景物,他説:“水墨當隨時代,現在的景觀不一樣了,美學觀也不一樣了,黃公望只畫出了富春江的一段,但我們現在一天可以走上百里,乘直升機鳥瞰,古人畫心中所想,我們還可畫眼中所見。”

  在中國畫厚古薄今的風氣中,江明賢很有自信:“今天的中國畫家受過嚴格的寫生訓練,可以把西洋畫法和表現融入畫中。我們既可以傳承古人強調的意境和美學,也可以兼顧視覺美感,做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千想妙得。”

  對於他與大陸畫家即將合展的《新富春山居圖》,江明賢評價:“這是一次中國畫的傳承,長卷、水墨都是中國畫所特有的;這也是一次創新,因為畫中強調了色彩和寫實,點景的不再是牧童茅屋,傳達出富春山水當下的美麗。”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