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賈方舟
羅爾純,正如他的名字——爾純:如此的純,這樣的純。事實上他真的就是這樣一個純純的人,純純的藝術家,他所作的藝術也是這樣純純的藝術。
然而,在羅爾純和羅爾純的藝術之間,你很難找到一種外在的聯繫。面對羅爾純:一個清瘦、矮小的老人,平易得有些木訥,如果你對他一無所知,你一定不會將他和他的藝術聯繫在一起。事實也是如此,他為人低調,少言寡語,以一種極單純的方式生活,以一種極平易的態度待人,從不多事,從不炫耀,從不張揚,更不會想到找找關係炒作自己。但他的藝術卻耀眼奪目,光華燦爛。每次看羅爾純的展覽,都會有一種衝動,都會被他的作品煥發出一種熱情,都會情不自禁地感嘆,都會是一次嶄新的視覺體驗。如果是看綜合性展覽,只要有羅爾純的作品,它都會遠遠地跳出來,把你吸引過去。論題材,論主題,論尺幅都是尋常所見,但它就是能強有力地吸引你的視線,留住你的腳步。這種觀賞經驗的背後所呈現的問題是什麼?羅爾純藝術的魅力究竟在哪?一個藝術家的個人操守和他的藝術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又是什麼原因使這個優秀的藝術家長期被忽略、被邊緣化,沒能受到應有的推崇?中國油畫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丟失的是什麼……這些都是從羅爾純的藝術中可能引發出的有趣話題。
出生於1930年的羅爾純今年已是80高齡,但他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造活力。他16歲(1946)考入蘇州美專學畫,師從顏文樑並深得先生賞識。1951年畢業以後,先後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工作。1964年調中央美術學院任教,退休前擔任油畫係第三畫室教授。
羅爾純的藝術風格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能夠標誌這一風格的最早作品是以他的家鄉(湖南湘鄉)為主題的《紅土》,兒時常常玩耍的紅土地既是他揮之不去的視覺記憶,也為他個人化的色彩傾向找到了源頭。在之後的許多年中,他那些純純的朱紅、桔黃色系一直是他作品的主調。其實,從觀念的演進看,早在70年代中期,羅爾純已經在他的作品中捨棄明暗而以色彩的結構關係來表現空間深度。這一明確的探索目標,不久就在他表現家鄉的作品中發展為滲透著強烈個人趣味的溫暖調性。
如果説,對家鄉紅土地的記憶是羅爾純在色彩上跨越的直接導因,那麼,從更遠的“文脈”上看,則可以上溯到對他影響深遠的顏文樑先生。他早年就學蘇州美專時,就深得這位中國的印象派大家的賞識,並與他一直保持著個人往來的師生關係。可以説,顏文樑在第一代中國油畫家中是對色彩研習最深的一位,1962年,他的《色彩瑣談》在《美術》雜誌連載,曾産生廣泛影響。他的藝術就是在充分掌握古典寫實手法的基礎上,融入了印象主義的色彩觀念和筆法。作為他的學生羅爾純,又沿著這一語言線索繼續前行,將色彩觀念的探索推進到印象主義之後的諸多現代流派(後印象派、野獸派和表現主義)之中。這期間,他與吳冠中同時任教于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在藝術觀上又受到吳冠中的影響,使他對現代派藝術有了更多了解。並從中廣泛汲取營養,最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