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第三分展策展團隊:兼得是一種境界

時間:2011-06-19 11:14:43 | 來源:視覺中國

展覽>

視覺中國:關於你們負責的這部分主題,其中提到了理智與情感,有句古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請問您覺得理智與情感的兼得會不會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或者換句話説更是一種挑戰呢?

方曉風:這個問題挺好,等於是換了一個角度來看待,但是實際上,我們講在現實當中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實際上並不存在純粹的理性,也不存在純粹的感性,不光做設計,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不可能是一個純粹的理性或者是純粹的感性,所以在設計裏面我們想強調的不是兩者之間的衝突關係。我們如果不把這兩個概念對立起來的話,我們會發現情感如何表達,這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不是所有的人情感都會表達或者説能表達的很好,因為情感是一個不可見的東西,所以情感的表達是一個理性的東西,所以在這個過程裏面,我們就理解了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

本傑明:可能有一些人認為這兩個概念是有對立或者是不可兼得,但我認為他們完全沒有對立性可言。設計跟理性和感性有對應的價值,理性對應的是設計公用價值,而感性對應的是一種象徵性的價值,理性跟感性它們相對,但是並不相立。

視覺中國:您認為本次展覽你們體現的展覽主題其目的是怎樣的?

方曉風: 這個展覽所呈現出來的作品,我們的目的就是想展示這種關係,有一些産品能打動我們,實際上是因為觸動了我們的情感,不單純是它的功能。但是它究竟是怎麼觸動我們情感的,其實普通消費者或者普通觀眾並不見得很清晰,並且對於設計師來講也不是所有的設計師都能夠作出這樣的産品出來,所以我們實際上是把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出來,一方面是讓人們看到有這麼一種現象,另一方面我們想把設計師設計這個産品的過程展示出來,實際上讓人們看到理性是怎麼樣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怎麼樣把感性的東西表達出來。

視覺中國: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本次主題的大體構架嗎?

方曉風: 我們這個單元本身還分成7個部分。我們設想的觀眾在看這個展覽的一個過程,他實際上情緒是有波動的,一開始可能是平靜的狀態,慢慢我們進入到一個小歡快的節奏裏面,又到一個COOL的境界,然後再到一個有點好玩的這麼一個境界,再到一個狂歡的一個境界,然後再到一個自由的一種感覺,最後會到一個空,最後一個單元叫空,到這麼一個境界。

視覺中國:這是雙方的首次合作,由於語言、文化等不可避免的因素,請問兩位在合作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類似文化差異方面的挑戰?又是如何協調的?

本傑明:我覺得沒有東方和西方之分,我們之間的交流很順暢,比如提到空這個概念的時候,我一下子就能理解,因為我對道和儒家都一定的研究,所以理解方面沒有問題。有時候可以説我們是靠感情的交流,靠這種感覺,加上互相的信任,再加上各自的自信,就能建立起很好交流平臺。

視覺中國:本次主題的作品偏重於哪一方面?

方曉風:因為我們跟本傑明在一開始就有了交流,我們因為還要考慮,將來呈現的方式,呈現的效果,所以通過討論我們定位基本上還是以産品為主的,也有一些建築師的東西,但是比重很小。

視覺中國:本次收集來的中國作品,有沒有讓本傑明先生眼前一亮?覺得國內設計師的作品也優秀?

本傑明:當然,有很多方老師拿出來的圖片讓我很感興趣,想了解更多,然後我也會去查一些相關的資料,而且有很多有西方經驗的中國設計師的作品,他們把西方經驗融入中國文化做出來的作品都是很有意思的。

視覺中國:本次展覽實際上有5組策展人,相當於5個展覽,我不知道大家心裏面會不會暗自較勁?

方曉風:這個我想其實很正常,很自然,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幾個人同時做一件事的時候,自然會有一種爭勝的心態,我覺得這個實際上是一種責任心,都想把自己的這一部分做到最好。

本傑明:we are the best!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