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據了解,最開始您提出了兩個選題,一個是“日用之美 ”,另外一個選題就是“竹”,我想知道為什麼最後放棄了“日用之美”?而最終選擇了竹?
劉小康:因為我覺得日用之美比較容易做(笑),而竹子是這幾年比較熱門的題材,不單在工藝研發、設計開發或科研方面都亟待推進,而且在環保的主題之上,這個概念應該被提出來。另一方面,竹子是中國很特別的一個題材,因為我們看竹子不單將它看作材料或植物,我們對它還有一種文人情懷在裏面;這是在中國舉辦的國際三年展,我們也需要有些東方的概念與世界分享,所以最終選擇了竹子。
視覺中國:您認為“竹設計”與其他材質的設計相比,它的個性是什麼?
劉小康:這要看設計師如何使用竹子。有些設計師將竹子看成一種板材,也有一部分人在不損傷竹子的韌性和紋理的前提下進行設計。第三種則是完全看不出是竹子。這三種用法都有不同的取向,而由這幾種不同取向製作的産品在我們的展覽裏面都有體現。在我看來看竹子已經不是其他材料可以比擬的了。
視覺中國:您期待這個展覽帶給觀眾怎樣的體驗?
劉小康:我們中國人把竹子看成是高雅的東西,有一種氣節在裏面,代表中國人的風骨,所以對竹子的感情不一樣,但我們的設計師用竹子做了什麼呢?其他國家的設計師在用竹子做什麼呢?其實竹子不單是植物,它可以帶來很多新的價值,看過展覽之後,我們再看竹子,應該能夠産生一種新的生活概念,竹子其實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可能性。
視覺中國:聽了您的介紹感覺您和竹子淵源很深,能否告訴我們您是怎麼和竹子結緣的?
劉小康:最早都是小時候玩的玩具,我記得有一種用竹子做的蟬,能發出嗡嗡的聲音,現在想起來感情還是蠻深的。後來,最近幾年發現在台灣和其他地方都開始用竹子做産品,看到了他們對竹子不同的處理方法。我曾經還被台灣邀請參觀他們的科學院,看到他們對竹子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而大陸這邊在這一領域還是空缺的,所以我想,如果説中國的設計與國外設計有何不一樣,那以竹子為原材料開發的設計産品應該就是一個特色。
視覺中國:在走訪和收集作品的過程中,二位發現了什麼?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一些展覽背後的事情?
劉小康:在走訪過程中我和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們談竹子,談竹子的製作,這都是很大的收穫。比如我在越南發現他們傳統的包包做的很好,山裏面的人做的,很美,所以我借了一批過來。這些民間的智慧可以用到現代設計中。
西方雖然也有竹設計,但你能發現他們只是把竹子當成一種材料,沒有真的從傳統工藝去理解,他們的用法和東方的用法有很大的區別,坦白説他們沒有看到竹子的內涵。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比較。
視覺中國:這次收集的作品中有沒有令您印象特別最深刻的?
劉小康:我覺得台灣的竹子製品蠻厲害的,他有一種叫孟中竹,是一種很好的材料,據説韌性更強,可以看出他們對竹工藝做了非常多的嘗試,並且從科學方面也不斷的探索。
印度也做的很好,印度有一位年輕的設計師,他做的東西打破了我對印度設計的看法(笑),我在雜誌中無意中看到他的傢具設計,後來跟他取得了聯繫,他也寄來了很多他的作品。
視覺中國:您和杭間老師如何分工?
劉小康:關於中國文化內涵方面杭間會補充,比如説文解字,格物致知等古代儒家思想方面,他會從哲學和文學方面給我們很多看法和意見。接下來我和杭間會去杭州一帶看竹子。
視覺中國:能否提前透露一下“知竹”的看點?
劉小康:這次展覽會有很多分單元,比如印度、台灣、越南、西班牙、荷蘭等多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