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開始於1894年,被喻為藝術界的嘉年華盛會,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主要展示超現代藝術,在很多人印象裏,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基本以觀念性裝置、新媒體藝術為主要藝術媒介進行創作,代表的都是以西方美學為學術基調的藝術作品,很少有對於中國水墨藝術的關注與認可。而桑火堯卻接到了來自威尼斯的邀請,6月4日至11月27日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期間,他將帶著用杭州的絲絹創作的水墨作品亮相,展現這種傳統藝術在當代藝術大環境之下的獨特魅力。
浙江美術館副館長、當代藝術家桑火堯
浙江美術館副館長、當代藝術家桑火堯,將成為中國大陸水墨畫家唯一入選者,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未來通行證展”。這個展覽,意在發掘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亞洲當代藝術人才,不僅包括在亞洲的藝術家,如日本的村上隆,草間彌生和中國的張曉剛等, 還包括出生在亞洲但在其他地區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以及受到亞洲文化影響的國際藝術家。
桑火堯也是我省水墨畫家入選威尼斯雙年展的第一人。
夢與景_Dream and Scenery__合媒材_MixedMedia_73x96cm_2010
中國山水 綜合媒材_Mixed Media_176x96cm_2010
“桑氏方塊”的獨特語境
在當代水墨界,當藝術家們還在拘泥于線條的探索的時候,桑火堯已從中抽身出來,走向更為寬廣而深邃的“方塊世界”。在將“方塊”作為當代水墨的構造基礎中,桑先生運用被稱作“桑氏方塊”的觀念體系來打造筆下的作品,逐漸開創了自成一體的“境像水墨風格”,他獨創的“桑氏方塊”系列作品為海內外所矚目,也是藉於此,得以入選威尼斯雙年展。
談及“桑氏方塊”,桑火堯認為,漢字是方塊造型,東方宇宙觀有“天圓地方”之辯, 《聖經》有“諾亞方舟”之説。從現實生活來講,我們生活中構成的物件,如建築, 桌椅板凳, 日常用品等等,基本上是方塊或由方塊組成的。傳統的土樓、城池亦為方形構造。經久不衰風靡全球的“俄羅斯方塊”,桑認為,也在“從混亂中尋找和創造秩序”。在桑火堯的作品中,“方塊”作為最基本的形式,在表現張力上與美學價值上都頗具價值。同時,桑火堯作品的另一個特色是用中國最古老的畫材——絲絹,來表現最當代的內容,為當代水墨畫的革新提供了一種樣本。
《竹林七賢》
桑火堯和村上隆、張曉剛同臺
桑火堯的作品將在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展覽《未來通行證》中進行展示。
作為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主題展覽,《未來通行證》展旨在發掘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亞州當代藝術人才,由三位國際策展人策劃,到時將分別於PalazzoMangilli Valmarana(曼吉利瓦馬拉那宮)、 San GregoriaAbbey(聖喬治大教堂)兩個展館同時展出。今年獲邀參加《未來通行證》展的,除了大牌(包括日本的村上隆、草間彌生,中國的張曉剛等),還包括出生在亞洲但在其他地區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以及受到亞洲文化影響的國際藝術家。身為國家一級美術師的浙江美術館副館長桑火堯是中國內地唯一入選的水墨畫家,也是浙江省水墨畫家入選威尼斯雙年展的第一人。
“從2000年開始我在國外有過一些展覽,當時就開始注重一些國際視野。因為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水墨畫是被排斥在當代藝術之外的,他們注重的是創造性和關注當下的東西,而大部分傳統國畫的藝術家似乎很少關注這些。”桑火堯説:“真正開始落實這個展覽是從去年7月開始,策展人給出的就是幾個關鍵詞,而沒有具體的限制。雖然我沒有直接和他們發生聯繫,但是通過經紀人還是和他們做了幾個回合的溝通。從創作概念,到草圖,到最終的作品篩選,大概就經歷了這3個階段。”
用杭州絲絹展現當代水墨魅力
參與《未來通行證》展的藝術家,每人都要拿出一件最近創作的作品。雖然還沒有見過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但是桑火堯了解到,包括張曉剛、方力鈞在內的這些中國“大牌”藝術家也都有用中國元素展現未來的可能性。
桑火堯拿出來供策展人挑選的作品一共是三件:大型的裝置《竹林七賢》,一件布面綜合材料作品,以及絲絹水墨作品《方塊系列6號》。最終《方塊系列6號》被選中參展。在這件作品上,他用水墨在絲絹上畫出無數個小方塊,抽象的造型之下體現的是當代中國人對水墨精神的新認識。“中國遠古文化有方形模式(八卦圖式起源),代表中國本質文化精神的漢字有方塊造型……這是從精神層面來詮釋。從現實生活來講,我們生活中構成的物件,如建築、桌椅板凳、日常用品等等基本上是方塊或由方塊組成的。”他説:“可以説這些方塊從混亂中尋找和創造秩序,散發出迷人的哲學、美學與生活的光輝。”
據桑火堯介紹,《方塊系列6號》等3件作品都是在去年年底前後創作的,《竹林七賢》的外界評價也不錯,只不過由於運輸成本和場地原因最終不能成行。而在威尼斯雙年展之後,《未來通行證》展還會前往世界各國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