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李嵐清同志的兩方篆刻作品

時間:2011-05-24 14:49:23 | 來源:北京晚報

展覽>

李嵐清同志的《原來篆刻這麼有趣》一書自今年年初出版以後,不僅引起篆刻藝術界的廣泛重視,更引起了廣大知識分子的強烈興趣。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天津財經大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等知識分子比較集中的地方,相繼舉辦了他的篆刻藝術展,得到了普遍的歡迎和好評。

李嵐清同志的篆刻作品之所以受到篆刻家們的重視,主要在於篆刻界高度認同他的“石言志”的創作理念,稱讚他在篆刻藝術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在這方面,篆刻家們已經發表了不少評論文章,這裡就不再重復。

可那些不專門從事篆刻的人,甚至是那些自認為完全不懂篆刻的人,為什麼對李嵐清同志的篆刻作品也如此感興趣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好看,二是看得懂,三是有趣。李嵐清同志的作品更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大眾,是一種既抽象又具象的藝術。他在通俗與高雅、現實與歷史之間,構築了一座聯繫的橋梁,賦予篆刻這一古老的藝術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清新的現實內容,使篆刻不再只屬於篆刻家的藝術,也是一種人民大眾都能看得懂的藝術。

今年3月24日,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參觀李嵐清同志篆刻藝術展時,發現有趣作品比比皆是。在此,我只列舉二幅作品,希望能有窺一斑而見全豹之效。

一是題為《餅》的作品。李嵐清用篆刻中常用的朱文邊欄,一連刻了6層,當中留了一小塊紅底白文的印文“餅”。使人一看,便知作者是在用篆刻藝術諷刺時下那些過度包裝的不良現象。不止於此,作者想讓讀者知道更多的東西,就撰寫了一篇題為《從忽視包裝到過度包裝》的短文,加深了作品的現實寓意。

回想二十多年前,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很不注重商品包裝。即使一些精美絕倫的高級工藝品,也往往是裝在用馬糞紙糊制的盒子裏。這不但使一些珍貴的商品在轉運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而遭至破損,還容易使人誤認為這些都是不值錢的東西,無論是作為紀念品贈送國際友人,還是送到國際市場上,都不受歡迎。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特別是我國的國際貿易不斷擴大的過程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忽視包裝的弊端,學會了用漂亮的包裝使商品更吸引人,能賣出個好價錢。今天的市場上,各種包裝精美、色彩繽紛的商品,已成為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一道彩虹。但是,隨之而來的過度包裝現象也迅速蔓延,一些不良的消費傾向也開始滋生。例如,在食品的包裝上,出現了層層疊疊的豪華包裝,甚至使包裝比食品本身還要昂貴得多。這種過度包裝的現象,在其他商品方面也比比皆是。如果説,過去我們不懂得包裝在保護商品、宣示品牌和指導使用等方面的重要性,是一種不文明的落後觀念,那麼,二十多年後我們過度包裝,同樣也是一種不文明的落後觀念。過度包裝,不僅增加了商品成本,抬高了商品價格,讓消費者多花冤枉錢,也産生了很多污染環境的垃圾,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據統計,我國城市的生活垃圾與20年前相比已成倍增加,而增加的大多是丟棄的包裝物料。因此,採取各種措施,制止過度包裝,是事關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事,絕非小題大做。

二是題為《白丁考鳥官》的作品。這幅作品是作者用篆刻藝術來諷刺那些“缺胳膊少腿”的不文明的霓虹燈招牌。作者的構思非常巧妙,對紅白線條加以靈活的處理,就把原來的“白廳烤鴨館”變成了文不對題的“白丁考鳥官”了,讓人一看便忍俊不禁。然而,作者不只是想讓讀者一笑了之,而是殷切地告訴讀者,這不單純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不文明的觀念和行為,是人們缺乏文化素養的表現,他説:

霓虹燈並不僅是一種裝飾,也不僅是一種標誌,而更是一種品牌和商譽的昭示。如果連霓虹燈都不能保證完整無缺,怎麼能使人相信你的品牌和商譽呢?有人説,霓虹燈有時殘缺不亮,是因為品質不過關,作者對此不以為然。如果説你買的是品質不過關的霓虹燈,首先要問你為什麼要買它,再説發現品質不過關,為什麼長期不找廠家追究責任,賠償或修理?當然,任何産品也不能保證絕對不壞,問題是壞了為什麼不及時修理,而長期讓它在那裏丟人現眼?歸根到底還是你不重視,首先是你不重視你自己的商譽,是你缺乏文化和文明修養;其次是你的管理水準低,缺乏責任心和責任制。由於工作需要,過去常有出國的機會。我不但在發達國家從未發現過殘缺的霓虹燈,即使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很少見到。1992年初,我出訪蘇聯剛解體的若干獨聯體國家,那時他們的經濟和社會都處於十分困難的時刻,然而我晚間乘車外出時,仔細觀察了他們的市容,也未發現有殘缺的霓虹燈。我思考再三,恐怕是我們的整體文化修養與人家還有差距,霓虹燈殘缺現象,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軟實力的一個反映。我們不能把這一現象看成小事,而是要徹底消除這些不合格和不文明的霓虹燈,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方面繼續努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