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清講述退休8年生活 篆刻印章記錄往事

時間:2011-05-24 14:46:09 | 來源:南方日報

展覽>

南方日報訊(記者/李強蘇妮)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印為心造,遊心印外。昨日上午,人們期盼已久的《印為心造———李嵐清篆刻藝術展》在深圳博物館開幕,為特區帶來一場情趣盎然的藝術盛宴。上午9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陪同下,健步走進深圳博物館,與參觀者們一道,共用篆刻藝術之美。

此時,由郭沫若作詞、李嵐清作曲的音樂作品《鑒真東渡》在深圳博物館響起。深圳交響樂團和深圳高級中學合唱團即席演奏、演唱出悠揚的旋律,它載著聽眾穿梭于歷史的長河。一曲剛落,由李嵐清作曲作詞的《蓓蕾之歌》又仿佛將聽眾帶進了生機勃勃的春天。

在熱烈的掌聲中,李嵐清講述了自己與印結緣,71歲重拾學生時代的舊趣,鑽研篆刻,以石言美、以石言志、以石言情、以石言事、以石言趣的經歷和心得,帶著聽眾領略中華篆刻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今年已經8年了。同志們很關心,我在這8年做了什麼,我可以向大家報告,我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身心健康愉快。概括起來説,就是‘健身健腦,讀書寫作’。”李嵐清介紹説:“多年來,自己堅持每隔一天遊一次泳,每次連續遊1000米。此外,還有寫作、音樂、篆刻、打橋牌等一系列活動,日程表排得滿滿的,自己過得非常充實。”

在説到自己為什麼致力於篆刻的普及與推廣時,李嵐清説:“我現在很擔心,由於電腦網路時代來臨了,應用這些技術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但同時也産生一個問題———很多年輕人只會用鍵盤打字,不會握筆寫字了。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傳承,主要是依靠文字。將來年輕人不會寫字,文化怎麼傳承呢?這就會失掉傳統文化的根。我認為,要用多種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對書法藝術、國畫藝術、篆刻藝術等感興趣,提升對文字藝術的理解,促進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講座中,李嵐清將8年來自己所刻的部分印章通過投影展示出來,與聽眾一起分享。對《開心人》、《山高月小》、《心平如水》、《初登黃山》、《橋牌》、《漁舟唱晚》、《砍價失敗》、《應聘不果》、《不文明的霓虹燈》、《過度包裝》等,李嵐清詳細介紹了一方方精美篆刻作品創作的緣起,同時還透露了一些關於印章的小故事。其中特別講述了一方他創作的有關深圳特區的印章《刀下留牛》。

他回憶道:“1980年,深圳光明華僑畜牧場為了擺脫困境,利用外資,先後從紐西蘭、丹麥引進賀斯坦良種奶牛。當1980年第一批從紐西蘭進口的1239頭奶牛通過海運抵達深圳港口後,我國動植物檢疫部門檢查時發現,有689頭牛有流鼻涕的現象,有關方面認為這是口蹄疫,必須立即全部就地滅殺處理。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光明華僑畜牧場不得不向國家外資委反映,請求過問此事。正在一籌莫展之際,終於想出一個暫緩執行的辦法,即對這批牛採取嚴格隔離和嚴密的疫情觀察措施。幾天之後,奶牛的症狀消失了。後經過專家診斷,是患上了氣管炎。後來,由這批牛産下的奶加工出産的國産“光明牛奶”,1981年就率先進入了香港市場,並很快佔領了香港牛奶市場的較大份額。所以,我創作了《刀下留牛》,以對這件事的銘記。”説到這裡,李嵐清深情勉勵深圳特區在成立30週年之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從領導崗位退休以後,李嵐清先後創作篆刻作品近500方,並在高校和國內外文化機構多次舉辦篆刻藝術展。本次展覽共展出李嵐清自2003年以來創作的篆刻400多方,內容分為“遊心印海”、“情係神州”、“印跡人生”、“與時同行”、“藝海拾貝”、“他山採玉”,以及特別為本次展覽創作的書法作品50余幅。

在開幕式上,李嵐清贈送給深圳由他專門創作的一方印章和一幅書法作品,寄語深圳續寫發展奇跡。這兩件作品將由深圳博物館永久珍藏。此外,李嵐清還向深圳讀書月組委會、深圳圖書館、深圳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深圳高級中學分別贈送了自己的著作。

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徐榮凱,全國人大常委、華僑委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黃麗滿,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原副部長趙維綏,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中國普天集團董事長邢煒等出席開幕式。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在開幕式上致辭。深圳市市長許勤主持開幕儀式。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開幕式上代表美術界作了發言。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玉浦、深圳市政協主席白天等也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結束後,李嵐清一行來到深圳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瞻仰鄧小平同志塑像,並敬獻花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