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市場“世界第一”有水分

時間:2011-04-28 20:50:52 | 來源:中國財經報網

展覽>

中國藝術品市場總是新聞不斷。這一次是外國藝術機構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排名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關注。先是3月14日,英國藝術市場聯合會(BritishArtMar鄄ketFederation)公佈報告稱,中國正式取代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品市場,不到10天后,著名的法國藝術品資訊公司Artprice發佈統計數據,認為中國在2010年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藝術品市場。

在部分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參與者看來,這正是市場繁榮的證明,但在眾多專業人士眼中,由於我國藝術品市場尚處於成長階段,在這個所謂的“世界第一”背後,諸多問題待解。藝術品交易風險頻現

藝術市場研究專家、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趙力認為,與以往相比,國內的藝術品市場在近幾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不致于位居世界第一。“國內藝術品市場許多拍品都是5年內反覆出現,而且有的還是短期內不止一次易手。熱錢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製造藝術品市場繁榮的假像。”趙力語重心長地對記者説道。

熱錢固然要警惕,但鑒定機制缺失對藝術品市場的破壞力更大。在我國,由於缺少官方的權威藝術品鑒定機構,所以長期以來如何對藝術品進行評估始終困擾著藝術品收藏者。

目前國內僅有兩個相對正規的鑒定機構,一個是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另一個是中國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在藝術品市場空前“火爆”的當下,這兩家機構定不能承擔起全部的鑒定需求,而且鑒定收費也比較高。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鑒定收費一般是藝術品總價的5%,即2000元到5000元甚至5萬元到10萬元,這種利益鏈條無形中也助長了藝術品市場的“繁榮”。

對此,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表示:“全國都在搞收藏,都在搞拍賣等藝術品交易,但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監管部門與這個市場對接。工商、文物部門並沒有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法律也不完善,市場比較混亂,假冒偽劣事件很多。在這種背景之下,不應強調成交量的‘世界第一’,應加大對監管漏洞的補救,減少空子。”他同時表示擔憂,在參與資金量越來越大的背景下,監管層如不迅速分清職責加以監管,風險可能將更大。

而據中拍協理論宣傳部副主任歐陽樹英介紹,去年民生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都陸續開發了藝術品投資基金、藝術品估價服務以及銀行企業的藝術品收藏和藝術贊助等業務。也就是説,流動性寬裕已經成為藝術品市場成長的充分條件。推高藝術品價格並不可取

此次國外機構的排名資訊還有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地方:先是英國藝術聯合會對外宣稱,根據他們的統計結果,中國已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藝術品市場,世界最大藝術品市場是美國。之後,法國藝術品資訊公司Artprice公佈最新統計表明,2010年中國佔全球藝術品銷售額的33%,超過美國的30%,位列第一。英國、法國分別佔19%和5%,位列第三和第四。

法國藝術品資訊公司Artprice還特別強調,兩個統計會有不同的結果主要是由於Artprice公司的排名依據只局限于拍賣中産生的總銷售額,而過濾了畫廊銷售的結果,因為他們認為畫廊銷售不確定也不透明。而中國畫廊和藝術經紀人制度尚不發達,將這部分除去之後,中國藝術品市場排名第一。

但業內人士卻認為其在春拍之前,公佈這一消息有製造市場“火爆”氣氛,推高市場價格的用意。

對此,中國收藏家協會玉石收藏委員會主任姚政認為,“外國的確很看好古代藝術品交易市場,很多國際大拍賣公司在‘忽悠’中國人進場。”一個最簡單的證明就是,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會上只有幾個外國人在舉牌,但幾乎都是中國的買家在“血拼”。“什麼時候我們能把外國人吸引到中國的拍賣市場來舉牌,那才能理解為與國際市場站在同一個水準線上。”姚政表示。

“藏家買東西不為爭第一。”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對此這樣表示。在他看來,雖然境外機構對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全球的排名頗感興趣,但真正應該重視的是藝術品的品質以及升值空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