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系列講座之二

時間:2011-03-21 15:21:26 | 來源:中央美院美術館

展覽>

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系列學術講座之二

題目:公民參政思想變化新論——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參政思想淺析主講人:朱孝遠 北京大學教授主持人:王春辰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 副主任時間:2011年3月17日14:00-16:00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簡介:

朱孝遠,留美歷史學博士,曾任教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教授,美國俄勒岡大學榮譽教授,北京大學世界文化史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中世紀史學會副會長。出版過《德國農民戰爭的政治目標》、《近代歐洲的興起》、《近代前期世界宗教史》、《拜佔庭造型藝術》、《史學的意蘊》、《歐洲涅槃:過渡時期歐洲的發展概念》、《藝術季風:寫在史學的邊緣上》、《如何學習研究世界史》、《歐洲文藝復興史政治卷》、《宗教改革與德國近代化道路》等學術專著,並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專業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多篇被國際人文科學權威性檢索刊物History Abstracts收錄。曾多次去中南海研討歐洲史,一些專題講座曾在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海峽電視臺的對外欄目中播出。

公民參政思想變化新論——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系列學術講座二

題為“公民參政思想變化新論——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參政思想淺析” 的義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系列學術講座之二,于2011年3月17日14:00-16:00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國際會議廳舉行。講座由北京大學教授 朱孝遠老師主講,中央美院美術館學術部副主任王春辰老師主持。

講座伊始,王春辰老師對朱孝遠教授進行了簡要的介紹,並特別強調,與以往不同的是,包括此次朱教授在內的烏菲齊博物館展覽的系列講座,更加注重邀請如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外校的老師、教授來到美院,向美院師生、以及美術館的觀眾介紹文藝復興以來的歷史、政治、文化情況,這一方面有助於觀眾對於展覽作品的欣賞與理解,另一方面也對於美院同學學習文藝復興的藝術作品、全面研究文藝復興的藝術史大有裨益。

講座的正文部分,朱孝遠教授將其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主要呈現朱教授關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政治與文化的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他首先拋出問題: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究竟是什麼?它是否如我們所想,即簡單的通過人學反對神學,進而成為歐洲歷史由中世紀向近代的轉捩點?答案是否定的。對於政治,朱教授提出了他新穎的看法,認為:政治並不等同於國家機器,而是與人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各種規則,從這個意義上説,政治即文化,政治學也就是研究人的問題,而正是人性的改變,推動了文藝復興的興起與近代的發端。

接下來,朱教授列舉了西方學術界研究文藝復興的三位泰斗級人物。第一為布克哈特,他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中,早已將文藝復興歸結為人的改變,這種改變包括:由集體主義到個人主義,由宗教的狂熱到理性主義,由神學的控制到世俗主義、人文主義,正是這一系列的改變,催生了這一偉大的運動,同時又契合了近代社會的種種要求。

第二位人物是漢斯巴倫,這位來自德國的猶太學者,從義大利佛羅倫薩政局的角度分析了文藝復興的起因。認為,當時的佛羅倫薩戰亂頻仍,尤其經常與米蘭城交火,在這種連年的征戰中,佛羅倫薩的市民形成了所謂“市民人文主義”,即作為一個市民保護自己城邦的意識,漢斯巴倫將之稱為“人性的裂變”,這也正是文藝得以復興的根源所在。第三位學者威廉鮑斯曼,則從哲學的角度分析了人類發展與文化演變之間的關係。指出人在遭受束縛時,批判與理性的精神便格外強烈,爭取自由的革命精神也隨之燃起;而當獲得自由之後,卻又是各種規則、制度亟待建立之時。鮑斯曼認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即充滿了上述二元對立的矛盾衝突,進而導致了後來的劇變。

在介紹過國外的研究情況之後,朱教授繼而糾正了國內學術界對於文藝復興的種種誤解,如認為文藝復興是植根于義大利歷史上一個極度繁榮的時期,在一批發動者或領導人的號召下興起的一場文藝運動。事實上恰恰相反,文藝復興時的義大利情況很是糟糕,而僅有幾個詩人、藝術家,敏感地嗅到了新時代的氣息,抓住了變革的脈搏,最終使這股小範圍的風潮形成燎原之勢。如但丁《神曲》的創作動機,只是出於對自己失戀痛苦的排解,而彼德拉克的哲學思想,則與他對中世紀近乎怪癖的厭惡有關等等,然而卻正是依靠這幾位偉人,從他們個人細微的變化出發,引發了集體無意識的文化變革,使得文藝復興的人文思想自此深入人心,甚至綿延千年,至今仍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們。

在梳理過文藝復興的政治歷史,以及偉大人物的思想與逸聞趣事之後,朱教授引出了講座的第二環節:面向美院學生的學習忠告與人生建議。這看似與講座主題不相干的部分,實則是朱教授的煞費苦心。正因為有了文藝復興歷史轉變與代表人物故事的鋪墊,才使得朱教授的忠告更加字字動人。如他談到,應以上述為歷史進程做出貢獻的偉人們為榜樣,擁有高遠的目標,追求心靈的價值,關注人類的終極問題,才能夠有機會穿越歷史的坐標,感受到與他們之間的心心相印。此外,朱教授還細心地逐個指出在學習與人生道路上需要注意的細節:與人打交道的技巧、發現問題的能力與創新的精神等等。

朱教授如此高屋建瓴的研究,與作為一位學者對於後輩的關愛相得益彰,令人動容,因而也博得現場觀眾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

本次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的系列活動,還將繼續為大家奉上其他精彩的學術講座,敬請期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