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李木作品

圖畫——李木作品展,圖畫,李木作品展,李木,作品展,李木藝術,李木作品,李木展覽,李木個展,中間藝術館B展廳,中間藝術館,B展廳

藝術有沒有道理

高中時期老師對我的色彩提出的忠告是“色感不好,一定要多看印象派的畫”。在考學的壓力下,我為了色彩的“好看”而畫得“好看”,所以把印象派的顏色奉為戒律。我畫的很辛苦,但我也得承認,印象派繪畫的色彩很打動我。不論它的主題是什麼,它都給我傳達了一種寧靜愉快的感受。因此在沒有上你的課之前,我對色彩的理解是畫面中呈現的顏色固有的美感打動觀者,用顏色本身説話。

老師您説“印象派是證明了物理學意義上的正確”,那麼印象派的畫給你帶來的是何種感受呢?畫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為了讓人心情愉悅?是為了發人思索?是為了迷惑他人?是為了宣泄不滿?還是單純為了滿足個人想法?我們作為繪畫者是為追求共鳴,還是為求獨吟?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也許水火不容,也許共生共存。

在初次與你探討時,我漸漸了解到你的主張與印象派其實並不衝突,二者或許是平行線;既表達畫者心裏感受的不同形式,或許是相繼出現的兩個不同的藝術時期。總之我盡力按照你的建議打破或背離常規畫畫,有一些作品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有些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最初的幾週裏,我放下印象派留給我的束縛,拿起調色盤就想;那幾個顏色搭配跟會好看,我畫得很高興。我可以完全按照個人意願來組織畫面,也許沒有形成什麼獨特的個人風格,但我很高興這段時間的繪畫是為了取悅自己而畫的。

在第五、第六周的時候,我的感受開始不同。首先,在給您看畫的時候,您説“看到了我很困惑,畫得還不夠很”。但老實説那那時我並沒有那種感覺,邊畫邊改和困惑地嘗試,二者之間是個什麼關係呢?沒有標準的事物是不是有意義呢?當現代藝術濫觴一樣陳列面前時,我們如何去取捨呢?

奇怪的是,我自己畫畫的時候很輕鬆、很快樂,當看別人的畫時卻很辛苦,甚至説不出喜歡哪一張、那一種。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看這些畫時,沒有像看到印象派原作時那樣被打動,相反我在看到大家畫畫的狀態時卻很受感動。

我再次回頭看印象派,它的確是為了證明光與色的原理而存在。可是為什麼這種實為證明科學正確性的作品可以打動人,而名義為挖掘人們內心世界的現代藝術卻讓很多人看不懂體會不透。很多人都在説現代藝術不需要被看懂,可是看不懂的話又憑什麼説它表達了內心的想法、真實感受?觀者並沒有接受到這些資訊呀?如果説只是為了作者的個人感受,那為什麼要放在展廳裏呢?

我也不完全否認現代藝術中有好的部分,比如:11月份在中國美術館展覽的一位西班牙畫家的綜合材料畫,我很喜歡。説“喜歡”,我現在也不能確定是喜歡他給我帶來的美的感受,還是因為“用這些材料居然也能畫出這些東西”而讓我覺得喜歡。

畫我所想、表達我意、觀者感我所感等等這些問題,在繪畫中那個更重要呢?

印象派繪畫讓我覺得在自己與畫家之間有股小溪,我們之間可以心照不宣般的交流,含而不露、朦朧但可以觸及。

現代藝術的作品中,畫面本身很好看的我雖不懂卻能喜歡,我能感到作者的情緒,感不到他的意圖。至於看不懂的,他們普遍能讓我的情趣激動,但那種激動基本上是反感。

到底哪一個是值得贊同的?(不是“正確”,也不是“好”)也許各自有各自存在的必然吧,存在就是道理。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

李木老師的色彩課真是太震撼了!以前我知道上了大學之後要畫自己想畫的,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而色彩課仿佛告訴了我一種尋找自我的途徑,讓一切回到最原始的狀態。雖然過程是非常痛苦,甚至不堪回首的;但當課程結束後,在進行接下來的課時,我感到自身由內而外地不同。

發現色彩,才是真正發現了生活,每當看到自然界絢麗多彩的配色時,才感到人類的渺小:那些變化實在是太多太奇妙,遠遠超出想像;那些天真美好是無法“想”出來的。從某種程度來説,我們不可能去“創造”什麼;我們能做的,只有師法自然而已。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

李木作品

來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4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
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李木作品 上一頁李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