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李木作品

圖畫——李木作品展,圖畫,李木作品展,李木,作品展,李木藝術,李木作品,李木展覽,李木個展,中間藝術館B展廳,中間藝術館,B展廳

藝術中的對與錯

正確和錯誤這兩個問題其實會一直貫穿人的一生,甚至是人類的文明史。只要是人都要面對這個問題,而對於一個學生來説更值得深思熟慮。對於正確和錯誤這個問題,我認為不同的條件下的出的結果是不同的。在高中階段以及之前,我接受的教育都是受到某種原則或者叫規範的束縛,比如老師不允許做什麼,只允許做什麼,或者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該這麼做,不應該那樣做,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不對的等等問題,姑且把它看作學會做人的原則吧。當我們學會做人之後,面臨藝術學習時這些就應該從新思考。

在藝術發展到沒有自己不敢想的,只有自己想像不到的這種狀況下,我開始思考什麼是藝術,但我卻找不到終極答案。但是我能看到藝術早已經沒有了規則,或者説藝術本就不應該有什麼規則,是應為做同樣的事情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所謂的規則,當有人開始打破已有的規則時,人們才看到了原有的規則,而原有的規則不就是沒有規則嗎?所以,在無規則的狀態下,做什麼事情都是不能用對錯簡單的來評説的。它不像自然科學那樣,有一定的條件,有一定的原理,在特定的條件和原理下自然有對錯。然而,藝術是人的性情抒發的産品,它不應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約,但它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那麼藝術的對與錯是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嗎?答案很複雜。搞藝術的人有很多,目的不同,想法不同,意識形態不同。但藝術作品的形成過程基本是由幾個步驟的。我們時常會遇到以下的問題,1、自己的想法和表現的有差距但是別人喜歡,2、自己的想法得到充分表現但別人不喜歡,3、自己沒有想法的畫出來別人反而更喜歡等等情況。綜合起來就是説對與錯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

藝術的對錯怎可能用只字片語説清楚,或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還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感悟吧,我發現這句才是真理。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

我認為藝術,是作者的情感流露。這種情感,可以是快樂的,清新的,美妙的,同時,也可以是悲傷的,無奈的,吶喊的,瘋狂的。一件藝術品,它代表的就是這麼一種或多種情感,我們之所以會欣賞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找到了共鳴。當人在悲傷的時候,會想要聽悲傷的音樂,這對於他來説,是一種釋放。藝術的好壞標準絕不是有多少人欣賞它。我們會認為自己的某幅畫失敗了,那是因為它沒有表達出我們想表達出的情感(這種情感可以單純到我想要真實的再現,既一種想要留住現狀的情感)。

藝術就像是一個蘋果,有的人見到它會想要把它吃掉,有的則想把它擺起來看,還有的可能會想要摔爛它。但蘋果本身沒有寫任何話語,所有的情感是人自己産生的。因此,我認為藝術沒有對錯,它不是用來判斷的,是用來感受的。你可以説我不喜歡某幅畫,但不可以説某幅畫不好。由此看來,某些非要將其定個好壞,分個青紅皂白的人,顯得是多麼可笑呵。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

李老師看我不開竅,從地上撿起一塊破紙,紙上有腳踩過的印記和在地上蹭出的臟,混亂而無秩序,“你看,這不是挺好的”。

堆雜亂無章的紋理,破碎的紙的邊緣,突然呈現出一種強烈的形式感,這種刻意的隨意好像是對靈魂當中想要的那個東西的執著。我不知道李老師是不是對之前他的學生和以後的學生做同樣隨意的“引導”,或者説這根本不是什麼引導,只是隨口一個笑話,可是我此時感到的是一種震撼,自己好像著了魔一樣,好像就是這個時間開始,要去尋找我自己靈魂中的那玩意兒,也許最後找到的那個東西真的什麼都不是,也許我只想聽油畫棒在紙面上劃過的聲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

李木作品

來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4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
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李木作品 上一頁李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