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0.1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16 14:13:3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民生美術館 民生現代美術館 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 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三十年

方力鈞 《98.10.1》 1998 年 布面油畫 250×360cm

方力鈞與《1998.10.1》

方力鈞作為中國後89新藝術潮流最重要的代表,與這個潮流的其他藝術家共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話語方式——玩世寫實主義,其中尤以方力鈞自1988年以來一系列作品所創造的“光頭潑皮”的形象,成為一种經典的語符,標誌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 中國普遍存在的無聊情緒和潑皮幽默的生存感覺,或者更廣義地説它標誌了當代人的一種人文和心理的感覺,也許,無論東、西方,當代知識分子都變得有點潑皮 了,因為,面對今天的世界,我們越來越感到無可奈何,而且我們已經無法象卡夫卡和傑克梅蒂時期那樣,感受到環境的壓迫,揭示荒誕的存在以宣泄內心的壓抑,並標明自己的獨立意志。而今天我們幾乎分不清我們與環境的界限,我們以為自己的獨立,也許正是某種環境的結果,我們嘲笑這 個世界,也許正是嘲笑自己,我們不得不變得潑皮。

(一)

所謂後89,是我企圖把握方力鈞的藝術及其玩世寫實主義發生的時代背景的概念。一方面,是指引 西方民主主義以拯救中國政治的理想主義思潮,在80年代末達到高峰,而隨即遭到挫折後,所産生的普遍失落、反省,以及導引出的人文層面的無可奈何和無聊 感。另一方面,整個80年代以來的中國藝術潮流,試圖以西方現代藝術和現代思潮來重建中國新文化的理想主義受到普遍的懷疑,或者説無論是尼采、薩特,還是 西方現代主義的種種模式,都不再成為更年輕一代藝術家的精神和藝術上的支柱。這一點從文革後三代藝術家的更替和玩世寫實主義藝術家群成長的背景中看得更清 楚。這一代藝術家清一色60年代出生,80年代末畢業于藝術院校,屬文革後的第三代藝術家。第一代藝術家屬文革中下鄉知識青年代,文革的結束是知青群成熟 的背景,因此他們把真、善作為藝術的內核;社會批判和追求人性的復歸構成了他們藝術的特徵。西方現代藝術思潮大量涌進中國,培養了80年代中期出現的 '85新潮代藝術家群,因此,強調文化批判和從形而上角度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就成了第二代藝術家作品的標誌。而玩世寫實主義藝術家群自70年代上小學始,就 被拋到一個觀念不斷變化的社會裏。文革成為他們童年的記憶,他們又隨著社會開放一起成長,1989年,在他們相繼走上社會時,代表80年代現代主義思潮的 《中國現代藝術展》以西方各種語言模式為榜樣,大喊大叫地登上官方的舞臺,卻隨著官方的壓力,迅速又轉入地下。無論社會和藝術,拯救中國文化的理想只是子 虛烏有,留給這一代藝術家的只有來去匆匆的偶然的碎片。因此,這代藝術家拋棄了此前藝術家的理想主義與英雄色彩,把前兩代藝術家對人的居高臨下的關注,轉 換成平視的角度,放回到自身周圍的平庸的現實中,用潑皮的方式去描繪自己及自己周圍熟視、無聊、偶然乃至荒唐的生活片斷。因此,這也導致了他們拋棄80年 代中期對西方各種現代語言模式的模倣,而重新從寫實主義——這個近代從西方引進,至今統治中國藝壇的寫實主義中尋找新的可能性。......>>

【評論】生命是不可以被代替的——方力鈞訪談錄

作者:胡斌 劉明亮 魏祥奇

與方力鈞見面是在一家酒店的餐廳裏,他剛飛回北京,臉上還帶著一絲倦意。我們的話題包括他創作符號的選擇、圖式的演變、精神意涵的揭示,他個人身份及 生存處境的變遷,評論者的界定與視角差異,當代藝術市場與運作等眾多方面。他以其藝術家的視角逐條作出了解析,並時常以人或動物的身體機能打比方來化解一 些“理論難題”,透露出一種機敏和“狡黠”。也許現在大多數人關注他,是因為他創造的當代藝術成功者和時尚寵兒的神話,然而就他自己而言,最執著于保持的 是作為個體的獨立性以及對生命體的現實主義體悟,儘管這些與資本遭遇時未必仍具有足夠的説服力。他的狀態越來越顯得放鬆,語氣緩和而透著些許鋒芒,但有時 也隱約流露出對某些問題和現象的厭倦和回避情緒。在與他對話的一個月後,上海美術館舉辦了以其姓名為展覽名的大型個展。在當下,“方力鈞”已經成為一個突 出的現象,用不著過多的詮釋,它就能匯聚眾多的目光。

生命是不可以被代替的

《畫廊》:今年“藝術北京”教育項目論壇上,尹吉男教授在演講中談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海外獲得國際聲譽的中國藝術家,主要依靠了中國的民族文化資 源,而這種借助中國符號獲得成功的策略可能會影響到他們最終在藝術上真正的高度;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要進入中國文化的上下文,尋找到具有文化意義的參照 物。我看到一些關於你創作的“光頭”系列的評論,認為你的符號選擇是根源於本土環境的,體現了當時中國人的一種吁求,你自己是怎麼看的?

方:形象的選擇,應該是在不同的時間段裏有不同的表現,是比較自然的,更多地符合你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創作者與搞理論和批評的人的思考角度不一樣,他 更多的是關注個人心理上的東西,找一些形象,慢慢地篩選,運氣好的很快就做出來了,運氣不好的弄一輩子都在外面,直到自己都麻木了,忘記了原本想做什麼。 我覺得對形象的選擇,大的方面是這樣,但是一旦自己選定了,使用某種形象或某種符號,你就需要給自己找一定的人文理由,至少要説服自己,然後才能夠繼續使 用和在上面發展。對於外國人的反應,每個藝術家都是不一樣的;就我而言,創作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重心就是,生命是不可以被代替的。......>>

藝術簡歷

方力鈞

1963年生於河北省邯鄲市,198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現生活工作在北京。

展覽

1984 《第六屆全國美展》,廣州

1989 《中國現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1991 《方力鈞•劉煒作品展》,北京

1992 《方力鈞•劉煒作品展》,北京藝術博物館

1992/93 《中國新藝術展》,新南威爾士美術館雪梨/昆士蘭美術館

布裏斯本/巴拉特市立美術館

巴拉特/堪培拉藝術學校美術館,堪培拉,澳大利亞......>>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