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朱德群藝術作品展背後的故事(圖)

時間:2010-03-11 18:31:06 | 來源:姑蘇晚報

展覽>

  

前天下午,已布展完畢的蘇州博物館現代藝術展廳內,國際藝術大師朱德群的22件水墨畫、油畫、彩繪瓷器在柔和的燈光下,大放異彩。為了在蘇州的首次展覽,朱德群親自挑選展品,時間跨度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直至2007年。

雖然展覽將在12月19日,也就是本週六才能正式對公眾開放,但是,昨天,記者已經聽到關於這個展覽的一些精彩故事在展廳內流傳。

兩張油畫都為美景而作

在現代藝術展廳的主展廳內,居中的一幅雙聯布面油畫《流動的晶體》(178釐米×456釐米),氣勢不凡。據朱德群的妻子董景昭女士回憶,1992年朱德群和她在美國東部旅遊時,特意到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邊界觀賞尼亞加拉大瀑布。在美國境內看過後,過了橋又來到加拿大境內,再回首觀賞瀑布的雄姿。那天天氣不好,風雨交加,瀑布的水氣和雨絲混雜在一起,四週霧氣騰騰,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是灰色的調子,別有一番風味。不久,朱德群根據記憶創作完成了這張《流動的晶體》,在畫面上,觀者可以看到作者在使用灰色時細膩的轉調,以及透明感中籠罩的磅薄大氣。

另外一張三聯布畫油畫《冬景系列》(193釐米×388釐米),也是一張具有強烈東方意蘊的作品。1985年朱德群和董景昭到瑞士日內瓦參加一個畫廊的開幕禮。返回巴黎的途中,天降大雪。路旁的阿爾卑斯山在朦朦朧朧的風雪中忽隱忽現,深深淺淺、不同色調的岩壁上鑲滿了墨綠的松林,山巒起伏于飄渺的雲霧間,光線在天空與白雪中變化多端,反射成了對比,同時又那麼含蓄,千變萬化的景色吸引住了朱德群的注意力,他看得如癡如狂,口中喃喃地説:“太美了!太美了!”回到家中,他一口氣畫出了此一系列雪景。

法國瓷器的創意源自中國

2007年起,朱德群在法國巴黎附近的塞夫勒瓷器公司進行了為期2年的創作,製作了一系列瓷器,每件瓷器都使用塞夫勒公司的藍地嵌金色的技術。特別難得的是,在創作中,朱德群得到了法國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大力支援。館方為朱德群打開了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庫房大門,朱德群得以接觸大量從未向公眾展示的瓷器精品,特別是中國唐、元時期的一些瓷器珍品。

在2年中,朱德群共製作了一組55件瓷器,每件高約40釐米。製作時,首先由朱德群在瓷器的白胎表面以深淺不同的藍色層層作繪,並依次送入爐中進行燒制;最後一層則以塞夫勒公司用純金特製的金料繪製。每件瓷器的製作時間最少需要300小時,每件瓷器的底部都有獨特的印記加以區別。

此次展出的兩件瓷器,就是朱德群先生從55件作品中精心挑選而出的。

在蘇州辦展很高興很自豪

朱德群的二兒子朱以峰是“朱德群工作室”協會秘書,“朱德群工作室”協會簡稱ATC,該協會是一個促進宣傳和保護朱德群作品的機構。朱以峰本人的職業是DPLG建築師,即法國政府認證的建築師。

他在2009年11月19日為此次展覽撰寫的前言中表示,“在我看來,蘇州博物館完美的融合在蘇州城裏,漫步古城,不經意間就會來到蘇州博物館。這裡安靜和平,展廳圍繞著庭院,傳達出一種平易近人的空間概念。小廣場、小巷子和小型建築虛實結合,詩意的回應了老城的格局和結構。一館一城,相得益彰……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意識到,這個博物館在華人藝術世界佔有非常特別的位置。 ”

朱以峰還傳達了父親朱德群的心情,他對這次展覽非常高興和自豪,因為這次展覽在這座特別的博物館舉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