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與皇家宮殿

時間:2009-07-29 16:29:15 | 來源:世界藝術館

展覽>秦漢——羅馬文明展>

屋大維·奧古斯都,羅馬的第一任帝王定居於帕拉丁山,這裡是西元前754年羅穆盧斯建立羅馬城之地。奧古斯都之所以選擇帕拉丁,不僅因為這裡是他的出生地,也有意識形態上的考慮。在血腥的內戰結束之後,他希望作為一個不同城市——一個和平、繁榮地區的建立者出現在他的市民面前。

尤利烏·克勞狄諸帝效倣奧古斯都的先例,繼續留駐在帕拉丁。提比略的名字聯繫著泰伯利亞納堂(Domus Tiberiana),這座高拱宮殿佔據著帕拉丁山的西北角,面向羅馬廣場。而卡利古拉把提比略的宮殿延伸至羅馬廣場,緊靠卡斯托爾和波盧克斯廟(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在尤利烏·克勞狄諸帝之後,尼祿完全改變了帝王宮殿的建築形制與規模,正如他對建築準則和整個城市佈局做出的改革。

西元64年,即羅馬的火災與隨之而來的掠奪之後,尼祿建造了新的宮殿。宮殿由建築師塞維魯(Severus)和切萊魯斯(Celerus)設計,像一座巨大的郊區別墅坐落在羅馬城的中心,從帕拉丁山延伸到奧庇烏斯山的山頂和山腰。根據蘇埃托紐斯(Suetonius)的描述,新宮殿非常龐大,“它有一英里長的三重柱廊,一個廣闊如海的湖,圍繞的建築群看上去堪比一個城市的規模。內有玉米田、葡萄園、牧場和森林,森林裏的動物數量可觀,種類繁多,既有野生的,也有馴養的。其他的區域全部鋪滿了金子,並以寶石和貝殼裝飾。餐廳為穹形,頂部以象牙鑲嵌,可以旋轉著在客人上方播散鮮花。主宴會廳為圓形,模倣天體的運作日夜不息持續地旋轉著。浴池內供以海水和硫磺水。”

金宮(Domus Aurea)的複雜建築以坎帕尼亞的海邊別墅為原型,同時受到亞歷山大港的皇宮——這個因覆蓋大面積城市而聞名的建築的啟發。

儘管擁有宏偉的建築、奢華的裝飾和意識形態上的重要意義,實際上,金宮的存在非常短暫,也從未完全建成。但是,在弗拉維時期,特別是圖密善在位時,實施了建造一個覆蓋整個帕拉丁山的宏偉皇宮計劃。

弗拉維宮是帕拉丁山上最壯麗的建築,由建築師拉比留斯(Rabirius)設計,矗立在山頂之上,完成于西元92年圖密善在位時。宮殿完全以磚石結構建造,其宏偉的遺址仍然能讓人們設想它最初的規模和平面上的多樣性,因為確立了正式的國家宮殿的佈局,它仍然是羅馬建築史中的一個里程碑。實際上,建築的地點名為帕拉蒂諾宮(Palatium),在很多語言中,這個詞被用來指稱主要的國家建築(如英語和法語中的宮殿等)。

這座宮殿在同時代人中造成了強大的影響力:圖密善宮廷中的詩人斯塔提烏斯(Statius)和馬提雅爾(Martial)留下的描述都對其讚賞有加。馬提雅爾特別把宮殿形容為“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之一,其崇高而龐大的體積似乎由七座山疊落而起,直入蒼穹。每座山體量相當,然而遠遠不及蒼穹中上主的偉大。”

皇宮如何劃分已經被多次探討,通常分為政務區——弗拉維宮(Domus Flavia)和帝王居住區——奧古斯都宮(Domus Augustana)。

弗拉維宮佔據著帕拉丁山的中心部分,多彩的大理石地面與墻體,精細的大理石鼓座,以及遺址中發現的字母和建築斷片足以證明其建築的奢華特性。建築的前方是一個奇波利諾(cipollino)大理石圓柱組成的門廊,被分為三個突出的部分,分別與三個內部的大廳相對應,門廊延伸到弗拉維宮的西側,是帝王出現以示臣民之處。

三個寬闊的大廳接連排列,為政務職能而設計。最小的一個(Lararium)在東側,可能是一個私人的供奉堂。中間的大殿(Aula Regia)最大,為四邊形(35.00×38.70 m),有帕沃納切托(pavonazzetto)大理石柱圍繞墻壁,壁龕當中是巨大的玄武岩雕像,其中表現赫拉克勒斯和阿波羅的雕像倖存下來,現藏帕爾馬。附帶的半圓形拱頂建築內設帝王、君主和神靈的寶座,他們在這裡進行召喚術並主持會議。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大廳巴西利卡(Basilica)為長方形,由古黃色(giallo antico)大理石柱分為三個殿,後部附帶的半圓形拱頂建築部分存留了下來,它圍繞以大理石欄杆,表明這個房間可能也用於公共儀式。

這三個大廳後面附帶功能各不相同的小型房間,大型的列柱中庭(Peristyle)佈置在這裡,最初用波爾塔桑塔(portasanta)大理石柱組成的門廊圍繞。圖密善曾經在這個被稱為西西裏的門廊下散步,後來因為擔心遭到暗殺,他設置了具有鏡子效果的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大理石面板鑲嵌的墻體,來反射周邊的環境。

 


 

列柱中庭內有一個花園,花園中間是一個八角形的迷宮式的噴泉,它來自波裏比烏斯描述給我們的亞歷山大港的花園。

列柱中庭的南面緊挨著躺臥餐廳(Triclinium),這是一個凸出的宏偉的四邊形大廳,鋪設著多彩的大理石地板,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帝王的宴會餐桌設置在談話間龕座,高出其他就餐者的位置。

獻祭活動與宴席在這部分舉行,在古代作者們熱情洋溢的描述中,這裡供應美酒和各種瓊漿玉液,就餐者可以盡享列柱中庭花園的美景與涼爽的氣息,欣賞豐富的藝術品和噴泉的交響。事實上,兩個橢圓形的水道口與躺臥餐廳對稱,可以通過大的窗口看到,其中一個保存完好。水道口由大理石水池支撐的橢圓形噴泉組成,噴泉上帶有壁龕。

鄰近政務區弗拉維宮,在東側坐落著奧古斯都宮。雖然現在這個詞用來指帝王的私人生活區域,但它曾經用來表示整個宮殿。如前所述,皇家居所的公共部分包括幾個宏偉的大廳,而拉比留斯設計的私人部分設有兩層,包含更多的小房間,圍繞著兩個列柱中庭進行排列。低處的一層可由一個狹窄的拱形庭院旁的樓梯通往,這個庭院是文藝復興時期庭院的一個獨特原型。這一層有一個壯觀的噴泉,中間飾以亞馬遜人的盾牌。列柱中庭周圍環繞著一些房間,是直線與曲線相糅合的建築的難得實例。並且,因為睡蓮的作用,宮殿的這個部分在夏天非常舒適。

高處的一層高十米有餘,圍繞著一個宏偉的列柱中庭進行佈局,有一個非常典型的花園:寬廣的水面中央,一座小殿立於高基座之上,通過拱橋可以到達。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讓這部分的宮殿有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神聖的特徵,而花園內開放的空間根據希臘的風格進行了規劃。

在宮殿的私人區域,露天體育場的東側有一個狹長區域(160 x 48 m),其一側彎曲稍短,推測可能是一個大花園。中央部分可見一條以雕像裝飾的環形道路,可以在此散步或乘坐轎輿、馬車。

然而,弗拉維宮殿的核心不僅限于上述區域,即便它們是建築和功能上的中心。例如,被稱為塞維魯的建築,直接毗鄰露天體育場,按照慣例分為拱廊和浴場。根據《奧古斯都歷史》中存有爭議的説法,塞維魯的建築構造可以追溯到圖密善的宮殿。塞普提米烏斯·謝維路斯最終完成了建造,他建造的一系列建築和花園保存時間甚至超過浴場,根據年表記載,354年馬森提烏斯(Massentius)將其擴建。

龐大的人工建造的房屋是弗拉維皇家宮殿的一個部分,它們俯瞰羅馬劇場所在的山谷——巴貝裏尼家族從前的財産。弗拉維皇家宮殿是既有線條優美的外觀,又有花壇、噴泉組成的大型花園的核心建築體體系。

通過改建尼祿金宮時期的建築,圖密善在他的宮殿內嘗試了一個新途徑,孕育了城市空間與宮殿建築的新模式:帝王的居所第一次成為國家及其權利的象徵。在弗拉維亞時期的帝王之後,皇家宮殿成為城市的中心,而城市則成為了帝國的中心。

參考書目:

A. Bartoli, “Scavi del Palatino 1926-1928 (Domus Augustana)”, inNotizie degli Scavi1929, pp.3 -28.

G.Wataghin-Cantino, “La Domus Augustana”, Turin 1966

H.Finsen, “La Residencede Domitien sur le Palatin”, in Analecta Romana Instituti Danici5, Suppl. ) 1969.

AA.VV., “Roma Antiqua. L’Area Archeologica Centrale. Envois degli architetti francesi” (1788-1924), Rome 1985.

M.A. Tomei, “Nota sui giardini antichi del Palatino”, in MEFRA104, 1992, 2, pp.917-951

M.A.Tomei, “Il Palatino” (Quasar), Rome 1992

M.de Vos, “Domus Transitoria”, in LTUR, II. 1995, pp.199-202

L.Sasso D’Elia, “Domus Augustana, Augustiana”, in LTUR, II, Rome 1995, pp. 42-45

C. Panella, “Domus Aurea: Area dello Stagnum”, in LTUR, II, Rome 1995, pp.51-55

L.Fabbrini, “Domus Aurea: Il Palazzo sull’Esquilino”, in LTUR,II, Rome 1995, pp. 56-63.

M.A.Tomei, “Il Palatino” (Electa), Rome 1998.

G.Pisani-Sartorio,”Septizonium,Septizodium,Septisolium”,in LTUR,IV, 1999, pp.269-273

M.Royo, Domus Imperatoriae. Topographie, Formation et Imaginaire des Palais impeériaux du Palatin , Rome 1999

E.Segala-I.Sciortino, “Domus Aurea” (Electa), Rome 1999

C. Krause, “Domus Tiberiana I. Gli scavi”, in Bollettino di Archeologia, 25-27 (1994), Rome 1999.

MA.Tomei, “Scavi francesi sul Palatino.Le indagini di Pietro Rosa per Napoleone III” ( Roma antica 5). Rome 1999.

C.Cecamore, “Palatium. Topografia storica del Palatino tra III sec. a.C e I sec. d.C.” (BCAR, Suppl.9), Rome 2002.

R.Mar, “El Palati. La Formaciòdels Palaus Imperials a Roma”, Tarragona 2005

F. Villedieu, “La Vigna BarberiniII. Domus, Palais Impérial et Temples. Stratigraphie du secteur nord-est du Palatin >> (Roma antica 6), Rome 2007

 

瑪麗亞•安東涅塔•托梅伊 (Maria Antonietta Tomei)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