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也是一種尊嚴

時間:2009-02-25 14:03:37 | 來源:搜狐部落格

展覽>圓明園流失文物>

作者:葉匡政

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目前已回歸了牛、猴、虎、豬、馬五件。佳士得公司近日宣佈,明年在法國的一場拍賣會上將出現鼠首和兔首。據佳士得估價,它們的總價可能被拍賣到高達2億元人民幣。對此,中方專家認為這“無異於打劫”,網上新聞一齣更是引起無數網民的憤怒。

自從中國有了回購文物的專項基金,尤其傳出重建圓明園的設想後,當年八國聯軍所搶的那些圓明園遺物,身價更像打了雞血一般飆升。強盜們似乎磨圓了身上的棱角,紛紛變成了藝術家的後代,想在拍賣市場上與被搶者握手言歡。沒有道歉與愧疚,也不要憤怒與哀怨,只要白花花的銀子,而且是越來越多的天價般的銀子。

強盜打的終究是強盜的算盤。100多年前,八國聯軍搶走了那些有工藝價值的銅寶貝,100多年後,強盜們的後代們卻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賣它們,再從中國人頭上大肆掠奪一次。老話説,知人知面不知心,畫龍畫虎難畫骨,我覺得強盜的貪心和賊骨倒是一眼可以看穿的。無論是怎樣的市場規則,公開拍賣戰爭搶劫來的文物,被搶者心裏的滋味總歸不好受,更難真正做到所謂的寬宏大量,或相逢一笑泯恩仇。

圓明園記憶,一直是讓中國人常常發呆的一段歷史。每當中國人聽到這三個字,相信眼前就像出現了快速倒帶的膠片,傷痛和恥辱歷歷在目。它的斷壁殘垣,它的滿目瘡痍,像埋在中國人心底的一隻小獸,雖然藏的很深,但它一直就梗在那裏,時不時會動一動它的尖牙利齒,讓你感到一種隱隱的痛楚。這痛楚,有個名字叫愛國,於是奸商們便利用了這個痛楚,來繼續對你進行掠奪。

據統計,1840年以來由於戰爭、盜掘、不正當貿易等,至少有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中國是文物流失大國,所以早早就加入了《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約》,與多個國家簽署雙邊協定:任何因戰爭等原因而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無時間限制。因為這個公約,扎伊爾曾向比利時索回了數千件文物,伊拉克向法國討還了《巴比倫法典》,埃及向德國追回了一具古代埃及法老金棺棺盒。2005年,被八國聯軍當作戰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鐘,也終於歸還給了天津。由於並不是所有國家都簽訂了這個公約,所以流失海外的文物被拍賣的情況仍在頻繁發生。

自中國啟動國寶工程回購流失文物後,中國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漲。商人們似乎把握了中國人想和自己文物耳鬢廝磨的急切,一再提高叫價。於是出現了幾年前只值幾百萬的獸首,今天竟被喊出了億元天價。中國能盡力索回文物,當然皆大歡喜,但要付出被人掠奪的代價,回購文物也就失去了它的文化意義。被搶劫是一種恥辱,同樣,挨宰也是一種恥辱。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們花鉅資回購來了,即使我們把它們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館中,我想也沒有了那種失而復得的好心情。

單拿圓明園獸首來説,我們更應該通過外交途徑來盡力索回。讓搶劫者們如何搶走的,再如何送回來。雖然此舉難度甚大,但我們還是要一直保持這種索回的權利和姿態。假若一時難以追討回來,不如索性讓它們就像圓明園廢墟那樣,保持著一種缺憾。我想,無論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身子上銘刻的中國印記不會變,它來自圓明園的出身不會變。文物殘缺的歷史,依然是值得珍視的歷史。只要我們真實與滿懷誠意地面對歷史了,屈辱也能成為一種愛國的力量。

因為愛所以捨棄,這樣的姿態也體現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連結:

銅像下落及價值

鼠 為法國私人收藏家收藏。

牛 2000年在港拍賣會中,保利集團以700萬港元投得,現存放在保利旗下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予公眾觀賞。

虎 2000年在港拍賣,保利集團以高於底價3倍,即1400萬港元投得,現存放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予公眾觀賞。

兔 為法國私人收藏家收藏。

龍 下落不明

蛇 下落不明

馬 80年代由台灣收藏家從歐美購入,在港拍賣,料成交價達6000萬港元。

羊 下落不明

猴 2000年在港拍賣中,保利集團以740萬港元投得,現放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予公眾觀賞。

雞 下落不明

狗 下落不明

豬 2003年澳門賭王何鴻燊以低於700萬港元購入,後轉贈保利集團,存放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予公眾觀賞。後又以6500萬港元購得馬首,捐贈給國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