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李延聲教授

時間:2009-01-16 18:44:11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著名畫家李延聲教授

  李延聲,1943年生,祖籍廣東。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美協藝委會委員。先後師從關山月、潘天壽、蔣兆和、李可染、黃胄等大師。畢業于廣州美院附中、浙江美院、中央美院中國畫係研究生班。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並獲獎。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國務院、周恩來西花廳、中國美術館和故宮博物院等。作品多次作為國禮贈外國政要。希拉克稱其為“富有才華的現代藝術家天才”,安南稱其作品具有“美妙意境”。

 

  李延聲一幅肖像勝千言

  趙浩生

  我非常欣賞畫家的用字,他們不説“畫”畫,而説“寫”畫,不説“看”畫,而説“讀”畫。“寫”、“讀”二字實在比“畫”、“看”來得更有深度。

  嚴肅的“寫”畫像寫文章一樣,需要“嘔出心血乃已”。嚴肅的“讀”畫,也需要聚精會神地去理解、欣賞,沒入入迷的境界。

  我不是畫家,沒有“寫”畫的經驗,但我做過記者,寫過不少人物報道。我感到記者寫人物報道和畫家的肖像速寫有許多相似之處。

  寫人物報道,一定要捕捉到人物的外在面目和內心世界。要捕捉到這一切,一個記者首先要使他所要採訪的人物感到輕鬆自然,既不裝腔作勢,又不噤若寒蟬。如何創造這種無拘無束傾心長談的氛圍,需要特殊的技巧,成功的記者都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秘訣。

  和寫人物報道比較起來,畫家的肖像速寫更困難。首先是他要在有限的時間裏抓住被寫人物的特點,寥寥數筆,一揮而就,其所寫的人物就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要達到這個境界,像記者寫人物報道一樣,畫家也要有特殊的技巧。

  我有被李延聲先生作肖像速寫的經驗,我感到李先生具有高人一等的技巧。

  首先是在我被寫之前,已久仰李先生的藝術造詣,對他充滿信心,因而心甘情願地任他端詳解剖品頭論足。和這樣一位笑瞇瞇的名畫家相對而坐,令人感到心曠神怡如沐春風,毫無手足無措的拘束之感。李先生除了具有這種特殊魅力之外,更令人覺得愉快的是,在我們兩個相對無言的時候,坐在旁邊的李夫人還不斷跟我聊天兒、講故事。她的綿綿軟語和畫家的輕輕筆觸,交織成一種具有魔力的催眠曲,完全解除了我的心理武裝,使我不能自已地把我自己的外在面目和內心世界完全暴露出來。

  在肖像速寫中,被寫者的內心外表完全暴露在畫家面前,畫家寥寥數筆的肖像,也把畫家的藝術功力完全暴露在畫紙上,因為是肖像,是速寫,在時間上沒有推敲的余裕,在技術上不能潑墨、塗抹。寥寥數筆,纖細畢露,沒有藏拙取巧的餘地。作品寫成後,像就像,不像就不像,內心外表姿態神韻一目了然。但肖像速寫的像,既不像照像,又不像工筆人物,也不像光色逼人的西方油畫人像,而是一種用溫柔敦厚纖巧飄逸的中國毛筆,融合中西技巧所描繪出來的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的作品。只有有藝術自信的畫家才敢作肖像速寫,只有揮灑捕捉運筆如神的大師才能寫出令人拍案驚奇的肖像速寫,和記者所寫的人物報道相比,一幅成功的肖像速寫,代表了文字所不能代表的千言萬語。

  讀李延聲的肖像速寫,實乃一大快事。畫為名人、名人為畫,肖像題跋,相得益彰,傳神之筆,盡在其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