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香;韋切利奧 149×217.7cm 油畫 從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館藏藝術珍品展 來源: 皇家收藏。1626年收藏于馬德里阿爾卡薩城堡,後轉藏于西班牙其他皇家宮殿,1938年收入普拉多美術館。 畫家取自同一主題,表現維納斯與音樂的畫作現存幾幅,各具特色。這些繪畫既非為同一位主顧,亦非為集體的展出而構思創作,而是作者關於同一理念的殊同表達。該系列作品均以堅實的土地和村莊風光為背景,描繪了倚身窗前的維納斯。她的腳下,一位管風琴琴師(藏于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及柏林國家美術館),或豎琴琴師(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英國康橋菲茲威廉博物館)邊演奏樂器,邊靜觀著裸體的維納斯,而畫中的維納斯卻為一隻小狗或是愛神丘比特所吸引,避開了樂師的目光。 從類型學的角度看,評論家們認為這一系列作品構成了《倚躺的維納斯》這一子類型畫作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該類型畫作創作發端于提香和喬爾喬內作品《沉睡的維納斯》(德累斯頓古代大師美術館),在《烏爾賓諾的維納斯》(現藏于佛羅倫薩烏菲齊博物館)以及一副遺失的原作(應當是提香于1545年為卡洛斯五世所作的《維納斯》一作)中有所發展,得益於後者,在此之後又有一副《維納斯與朱庇特》(現藏于佛羅倫薩烏菲茲博物館),該作繼而很快成為《維納斯與音樂》這一系列作品的靈感來源。洛桑在對這一創作演進的理論研究表達中,特別強調了對畫作中第二主角的關注, 對主角維納斯空間位置的變化,以使構圖適應西方觀者目光自左向右,最終的落在維納斯頭部的觀賞習慣。另一方面,在該系列作品中,提香重拾在一個開放或半開放空間中表現音樂家與女性的主題,該主題早在畫家創作生涯初期的《田園合奏》(現藏于法國巴黎盧浮宮)一作中即有涉略。 對提香《維納斯與音樂》系列作品的賞析評論褒貶不一,以從米德多福至霍普為代表的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它們是缺乏深刻內涵並帶有明顯情色取向的作品,而另外諸如布倫德潘諾夫斯基 以及更近的洛桑.伊.考豐則認為它們具有極高的象徵價值,常常從新柏拉圖主義視角將作品解析為對於感官的隱喻,視視覺和聽覺為人類對美與和諧的認知工具,正如評論家中馬利奧.愛其考拉在其著作《愛的天性》(威尼斯, 1526) 所提及的那樣。然而,因各個作品創作于不同時期,環境和對象,該系列作品並不兼具以下賞析觀點。 本畫作源自《在音樂中沉醉的維納斯》(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420號作品),作品沿用其整體構圖法,為區別原始創意,並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進行了一些改動;其中最重要的是添加了朱庇特的形象代替小狗,這使得維納斯身體的上半部分,頭部的位置以及左手都相應有些改動。這一改動毫無疑問仍舊保留了維納斯的形象,並與米蓋爾.安格同主題畫作形成明顯的關聯。改動幅度最小的部分是畫中的音樂家(他看起來更加年青),以及風景部分,這些在柏樹樹冠高度抬升,幔簾及維納斯躺著的天鵝絨毛毯的褶皺位置變化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本油畫作品,據説(無確切的依據)與提香1545年贈與卡洛斯五世的《維納斯》一作或是畫家1548為紅衣主教格朗維拉所繪的作品十分相像,但關於這幅作品最早的確切資料見於1626年,是卡西亞諾.達.波索在馬德里阿爾卡薩城堡的<<夏日之屋>>一作中發現的。在此之前的有關歷史暫且都只是假設。 胡安J. 魯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