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翁之後,直至奕聲——李奕聲、馬靜師徒書法回報展上海吳昌碩紀念館開幕

時間:2017-10-31 09:09:01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展評>

開幕式現場

唐代李陽冰有語:“斯翁之後,直至小生”。自李斯規範小篆後千餘年,篆書式微。至唐李陽冰一改李斯小篆的溫潤恬靜之風,大氣磅薄,惶惶然不可一世,終成一代絕筆。為篆書的變革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譽為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

晚清吳昌碩專習石鼓,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所作石鼓文凝練遒勁,自出新意,風格獨特,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然百年以來,能在篆書上得缶翁精髓的,唯李奕聲一人而已,所作石鼓熔金文蒼渾鬱勃之氣,出規入矩,自成面目。李奕聲不唯篆書超凡入聖,于金文、大草、章草乃至古文字學皆有精深造詣。  

開幕式現場

李奕聲,原名李為岫,字君實,號德堂、西楚散人。五歲從著名武術大師胡傳義恩師習武,六歲得孔子七十七世嫡孫孔霄龍(德聃)諸先生啟蒙。並得當代草聖林散之親炙。八十年代初,列著名書畫大師尉天池、陳大羽先生門墻。他精研書畫藝術,閉關二十余載,每日揮毫10余小時。師出名門,用功既勤。遍尋天下石鼓,熔鑄自家一爐,“缶翁之後,直至奕聲”。

李奕聲的金文,線條樸茂、高古,一片天籟、不讓古賢。為得真諦,西進三秦大地,足跡大江南北,探賾尋奧,一窺夏商周青銅器及銘文五千余件套;廣收博取,精臨原拓銘文五百餘種,並以完全不同於前人的獨特視角和方式結集出版《金文十種》。

李奕聲為現場嘉賓講解作品

李奕聲的章草汲取古賢大家之精華而自出機杼。通篇觀之,骨格俊邁、蒼雄渾穆、若龍盤虎臥,氣吞萬里。于章草藝術之發展高標自領。

李奕聲的大草胎息散老,狂放、大氣、跌宕起伏,行雲流水,筆精墨妙。

近十年來李奕聲醉心於夏商週三代吉金青銅器銘文的挖掘、整理、釋譯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對前人已經釋譯的訛漏部分進行更正補充。其中,對《三年師兌簋》的128個銘文進行釋譯,考證出12個文字。(在我國古文字學界,新譯出一個字即屬重大科研成果)

研討會現場

這次的展覽是李奕聲從藝五十載,閉關二十秋的首展,也是馬靜從師研習書法的首次亮相。馬靜用功尤勤,以左手作書,饒有意趣,得師父真傳。展覽由上海市浦東新區文物保護管理所主辦,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協會、吳昌碩文化藝術基金會、吳昌碩藝術創作基地(浙江)、金石書社協辦,上海吳昌碩紀念館承辦。展出的作品有丈二開二十通屏巨制,對聯、條幅、橫披、長卷、扇面、成扇、斗方、小品等共約七十余件,書體涵蓋金文、石鼓文、章草、大草諸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李奕聲在研討會上發言

展覽期間,作品認購所得捐入金石書社藝術慈善發展基金,用於未來藝術發展及公益慈善服務。

展期自十月二十七日下午三點十三分至十一月二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