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博物館新館
在一陣相當接地氣兒的民樂聲中,閩南地區第一個當代藝術展覽,也是漳州博物館新館啟幕的首場展覽——“觀世界·世界觀:漳州國際當代藝術展” 于 2017 年 9 月 29 日到11月5日面向公眾開放。這座以閩南傳統建築元素——“燕尾脊”為設計母題的博物館其實仍在建設中,策展團隊在基礎的空間架構之上,臨時搭建的展覽空間並非傳統的白色展廳,其不確定的狀態為展覽製造了一種未完成狀態中的自由感,這恰恰也是當代藝術的重要DNA。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本次展覽以“觀世界·世界觀”為主題,一方面切中漳州本土文化傳統,另一方面體現出當今國際全球化的浪潮。“觀世界”的淵源,可以追溯至南宋理學家朱熹在漳州任知府時在白雲岩書院寫的一副對聯:“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所謂“江山常在掌中看”即是指讀書人要時刻縱觀天下時局——只有江山常看,才能世事洞明,在全球化的今天,由朱熹在漳州之所思引發的就是一種“觀世界”的開放態度。
“觀世界”對於這個展覽而言,所謂的世界,正是來自展覽所呈現的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代際藝術家的創作,他們代表著強烈的個人風格與不同的文化土壤生發出的思想形態與世界觀,70位藝術家構建著一個多重宇宙,置身其中,觀看當代藝術的群星璀璨,猶如穿越人類當代文明的長河,也正是一幅由“世界觀”組成的藝術長卷。展覽的英文譯名“The Model of the World”亦與“觀世界·世界觀”共同揭示了本次漳州國際當代藝術展的基本態度和訴求,即如何在激烈變革的當下,穩固自身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從而找尋其中之範式。
策展人、藝術家陳志光
從漳州走到世界舞臺上的藝術家陳志光談到:“福建孕育了多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在他們的創作中,傳統的基因並沒有被世界性沖淡,反而因為對傳統的清晰認知和詮釋,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他也一直在嘗試,讓當代藝術在漳州本地生根發芽。
傅中望(左)與邵亦楊(右)在研討會現場
王春辰在研討會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邵亦楊談到,本次展覽匯集了中國當代藝術老中青三代,較為全面的展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現狀。展覽從單元劃分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個單元為“碰撞:從傳統出發”,呈現當代藝術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第二單元為“對話:不同的語言”,呈現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藝術家的裝置作品,第三部分為“景觀:中國當代雕塑”,呈現當今中國雕塑家的作品,第四單元為“多屏:新媒體影像探索”,呈現當今世界藝術家的影像和新媒體實踐。
執行策展人段少鋒在展覽現場
執行策展人段少鋒將展覽主題闡述為一種開放客觀的態度。如何在激烈變革的當下,穩固自身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從而找尋其中之範式,是這次漳州國際當代藝術展的基本態度和訴求。另外,本次展覽也是對於浸潤在傳統藝術氛圍中的漳州本地人,對當代藝術的看法與接受程度的一次試驗。
陳志光作品
景育民 行囊
展望 假山石
展覽期間,策展團隊也邀請了青年藝評人觀察團對本次展覽進行深入觀察探討;同時組織一系列由藝術家、藝術史學者、策展人、批評家包括傅中望、魯虹、孫振華、邵亦楊等共同參與的圓桌和公眾藝術講座活動。
同時,作為“花樣漳州”的系列活動之一,展覽還聯動了九龍江高峰生態谷將藝術家陳志光的螞蟻雕塑作品置入其中,也為將來公共藝術的落地有了更多發生及發展的可能性。
陳軒榮作品
觀眾觀看繆曉春作品
展覽現場
肖全作品
肖全拍攝的三毛
方力鈞作品在現場
岳敏君 笑可笑 非常笑
王廣義_冷戰美學——拍打帶病毒昆蟲的人
張小濤作品
王恩來作品
李琳琳作品
陳文令作品在現場
展望作品
觀眾觀看影像作品
展出的影像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