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自然:森林砍伐與環境”展覽開幕嘉賓合影
"繪畫是我獻給大家的擁抱,我也借此邀請大家一起擁抱我們珍貴的自然。"這是厄瓜多藝術家尼古拉斯·埃雷拉在其個展開幕式上真誠的邀請與告白。
2017年9月29日,作為吉莉安·賽克勒女爵士國際藝術家展覽項目2017年遴選的藝術家,尼古拉斯·埃雷拉在北京大學阿瑟·姆·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個人展覽《迷人的自然:森林砍伐與環境》。本次展覽共展出埃雷拉的61幅畫作,藝術家特意提前一個月來到北京,從中選出12幅作品在賽克勒博物館現場創作,最終完成了12幅大型油畫作品的呈現。
尼古拉斯·埃雷拉作品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詩意,動感,能量與大愛,是尼古拉斯·埃雷拉的作品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藝術家大膽的變形,用藝術的雙關語將樹木、鳥獸、人類甚至工業符號融在一起,相互交織、生長。有的樹木化身人形,樹枝變成胳膊,有的樹葉變成鳥類、動物或昆蟲,所有意象都為激發觀眾對環境的想像力而生。在天馬行空的抽象變形中,雖有童趣卻又透露著一絲哀傷,雖有悲痛卻仍給予著光明和希望。魔幻色彩與未來主義的表現風格塑造了埃雷拉獨特的個人繪畫語言,他宛若一位深情的詩人,邀眾人走入他的自然世界——她迷人、美好,她是地球母親;她脆弱、滄桑,她在飽受折磨和侵蝕。
展覽開幕現場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教授致辭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講到:道家和儒家思想是中國的兩大傳統哲學思想。“儒家認為天地萬物一體是最高的價值理想,道家更是不遺餘力的去讚美人和萬物,勾勒天地自然的美好畫面。可見,對於人與環境的和諧共榮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與世界友人共同的理想。在文化的多樣性的當下,我們慶倖可以找到諸多共識,以藝術的手段展現這種共鳴。”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長杭侃教授致辭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長杭侃教授與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教授觀展
而談及此次展覽的初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長杭侃教授表示,“中國的博物館更注重傳統歷史的教化性,而西方的博物館則更強調藝術的感化作用。北大的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在二三十年代就提倡'美育教育',因而我們的博物館亦取名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這也是我們在一個傳統博物館中舉辦當代藝術展覽的原因。 ”
藝術家尼古拉斯·埃雷拉致辭
吉莉安·賽克勒女爵士上臺致辭
作為持續支援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吉莉安·賽克勒女爵士更強調:拓寬賽克勒博物館的視野,將各國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帶給中國觀眾,用藝術搭建美與共通的橋梁是她的希望和責任。“我們挑選的藝術家創作都具有普世性,他們用自己的作品表現當代人們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森林砍伐與環境’便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共同挑戰,它不僅摧毀了樹木,更摧毀著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而這恰恰是我們賴以生活的人類家園。亞馬遜是世界上最大的造氧空間,然而它卻在面臨快速砍伐的危機。埃雷拉通過藝術作品展示人類發展中的兩難抉擇,我們也希望通過展出他的作品試圖找到未來的解決方案。”
本次展覽策展人米蓋爾·貝納維德斯致辭
厄瓜多大使何塞·博爾哈致辭
“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都無疑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厄瓜多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因而,我們在環境保護方面也兼具著重大的責任。本次展覽正是希望向人們展示厄瓜多對於保護環境的關切,也希望能夠激發全人類對該問題的關注。埃雷拉的作品正是如此,因而他不僅是詩人一樣的藝術家,更是文化的使者。”厄瓜多大使何塞·博爾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展覽開幕嘉賓合影
觀展的國外友人
“感性是藝術家的靈魂,藝術家會通過感性來把無形之物視覺化,創造出一個新形式的宇宙——棲息于想像中的平行世界。在那裏,每個瞬間會以各種形狀、色彩和強烈的感情表現出來。從邏輯元素開始,將之非邏輯化,並重新創造一個誕生於技術和概念的充滿自由、激情、創造力並符合邏輯的迷人世界。它是無聲的、通用的語言,每個生靈都可以自由地進入、伸展、流動在這無限喧囂、纏繞融合於感官的形式空間中。”這是藝術家對於自身創作和責任的書寫,更是埃雷拉對自然與藝術的熱愛。
參展嘉賓
展覽現場
厄瓜多大使及其夫人與中國畫院副院長王忠民先生交流
展廳現場
開幕當天,展廳中放著來自亞馬遜雨林的自然音樂,畫布上還透著油彩的隱隱芳香。藝術家的筆觸宛若將觀眾帶入安第斯森林,鳥獸、花香、叢林、清泉,埃雷拉將南美的美麗融入樹間,讓自然的魅力在葉梢復蘇。反思、冥想,是為了表達對生命的尊重,光影交錯,讓我們再一次回歸“迷人的自然”,共同保護她的美與未來。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29日。
駐足作品前的觀眾
展覽現場
前來觀展學習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