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藝術家及嘉賓合影
2017年9月16日下午,以“氣韻與結構”為主題的“對話包豪斯”——趙無眠與魯道夫藝術交流展在北京798藝術區包豪斯藝術工廠開幕。著名國際策展人、義大利文化藝術中心主席溫琴佐·桑弗,著名華人藝術家、法國比較沙龍副主席王衍成,勢象空間創始人、文化推廣人李大鈞,批評家、獨立策展人黃篤,批評家、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殷雙喜,白盒子藝術館館長孫永增,偏鋒畫廊負責人王新友,鳳凰含章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于飛翔,勢象空間副總經理呂雲波,著名藝術家許德奇,著名藝術家張紅梅,瀚海拍賣公司當代書畫部總監李衛,收藏家、藝術推廣人張德友,藝術家、泛空間文化推廣人陳衛群等嘉賓蒞臨展覽。
著名國際策展人、義大利文化藝術中心主席溫琴佐·桑弗致辭
批評家、獨立策展人黃篤致辭
批評家、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殷雙喜致辭
藝術家趙無眠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擔任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展覽由四部分組成:位於包豪斯戶外廣場的大型裝置作品《不動是真山》,在包豪斯建築內部藝術工廠的包豪斯大學文獻,趙無眠主持的老工廠改造項目,水墨及裝置、現成物圖像。整個展覽以建築用的腳手架為基礎材料,搭建出一個豐富多變的空間,展示了包豪斯倡導的空間之美。
1919年,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成立。該學院以包豪斯為基地,在1920年代形成了現代建築中的一個重要派別——現代主義建築。它創建了現代設計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無可辯駁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歷程就是現代設計誕生的歷程,也是在藝術和建築、機械技術這些不同門類間搭建橋梁的歷程。無論是在建築學、美術學還是在工業設計領域,包豪斯都佔有主導地位。而北京798藝術區前身是一家電子元件聯合廠,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東德援建,是一座典型的包豪斯風格建築工廠區域,經過藝術家持續改造,成為一處聞名亞洲的工業遺址藝術中心。
策展人王春辰在接受採訪
2017年6月8日,德國包豪斯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院長本德·魯道夫專程趕到中國藝術家趙無眠所在的工作室,參觀了趙無眠主持的老工廠改造升級項目和他的水墨作品。魯道夫稱“這些作品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充滿了聯想的深度和靈感的魅力,傳遞出永不過時的美感、率真和永恒。並且這些作品融入了現代設計元素,通過細節為外形賦予了生命。”
在“對話包豪斯”主題框架內,趙無眠與魯道夫在北京798藝術區以一場藝術展的形式展開了一次中西文化的比較與交流,這是北京798藝術區自建立以來第一次與包豪斯實現真正的對接。這次對話以建築為媒介,以藝術為語言,以設計為手段,為北京798帶來一次史詩般的包豪斯盛宴。
藝術家趙無眠創作的戶外裝置作品
藝術家趙無眠創作的戶外裝置作品
王春辰在展覽序言中談到,20世紀初葉,包豪斯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理念出場,它以社會的新發展態勢為本,力求反映人文精神,從形式結構上來重新規劃社會的構成關係,它的理念延展應用到設計、建築、藝術乃至社會管理上。當氣韻與結構對話時,我們發現,一個重在精神氣質,一個意在事物構成;一為心語,一為物語,當二者相遇對話,則揭示著不同文明的氣質,也彰顯出世界互通交匯的時代趨勢。趙無眠以水墨盡顯氣韻的不可言説性,以視覺的直接來形象化氣韻,以現實的物品來揭示氣韻是生命的實質;魯道夫則以包豪斯文本講述了這一曠世理念的緣起及發展和影響,向我們揭示了今天的景觀塑造,實乃是包豪斯理念的延續。今天的世界是不斷回到觀念源頭進行反思的世界,本次交流展即是讓我們從趙無眠與魯道夫的各自作品與文獻上來近距離感受氣韻的創生與結構的生成,以此再次開啟我們思索世界的大門。
著名批評家、策展人黃篤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展覽展示了藝術家趙無眠通過長年的探索在藝術領域所取得的突破。他的繪畫作品與傳統有聯繫又不完全一樣,有確定性又有不確定性,特別是對光和影、動態的把握非常到位,體現了自然光的感覺,展現了非同一般的氣象,非常有特點。
展覽現場呈現作品
展覽現場呈現作品
著名批評家、央美教授殷雙喜在與趙無眠的交流中,對趙無眠的水墨創作與綜合作品産生了極大興趣,他説,我們過去理解比較狹隘,總覺得藝術就是繪畫,事實上藝術包羅萬象。他對趙無眠通過建築、設計、材料等各方面的研究與應用拓展了水墨的邊界,給予了積極評價。
義大利文化藝術中心主席桑弗在開幕式致辭中説,“今天的展覽有兩個原因非常有價值,一是中國藝術界對包豪斯的認可與推崇,二是趙無眠作品在包豪斯空間的展示。我非常有幸在包豪斯初期與這所大學形成的藝術、設計力量相陪伴,也有幸為克利、康定斯基這些藝術大師做過策展。而趙無眠的作品與這些藝術大師的作品有著內在聯繫,他的作品從水墨到圖像以及水泥等建築材料,無一不展示了他的思想。他是一個用智慧來思考的藝術家,而不只是用技巧,我現在更加確定當時邀請他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正確性。趙無眠先生在為中國文化做有意義的事情,他把中國水墨用全新的語言闡釋了出來。
在本場開幕式之後,本月19日趙無眠將與魯道夫在展覽現場展開藝術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