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每一位來到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觀眾都首先會被這個建築本身的氣勢所震撼。階梯將各個展廳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拾階而上仿佛登臨藝術的聖殿。我認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充分體現了博塔設計的厚重、別致、和諧與平衡的特點,博物館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中國美協副主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馮遠在開幕式上致辭
這是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馮遠在開幕式致辭中談到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瑞士設計師馬利奧•博塔首次舉辦的中國大陸個人回顧展,“理想之境:馬利奧•博塔建築與設計展1960-2017”于2017年9月16日-2018年1月31日期間,正是在這一博物館的三層展廳中面向公眾開放。
設計師馬利奧•博塔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明旨在開幕式上致辭
本次回顧展集中呈現了馬利奧•博塔在1960年-2017年間創作的部分建築和設計作品,共分為10個單元。其中,建築設計按9個類別進行展示:居住空間、工作空間、學校及休閒空間、酒莊、城市空間、圖書館、博物館、劇院、宗教建築,展出的作品總數量達229件,其中建築手稿157張、建築模型13件。另外,展覽還展出了他14幅産品設計草圖和45件産品實物。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居住空間展區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楊冬江曾寫道,馬利奧·博塔的建築哲學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追溯其學術淵源,他在威尼斯大學建築學院所師從的義大利建築大師卡洛·斯卡帕和藝術史教授朱塞佩·馬薩裏奧爾在學術上都對他的産生了重要的影響。斯卡帕對細部近乎癡迷的關注、在圖紙上對空間使用進行反覆推敲、如藝術家塑形般進行施工建造讓他深受影響;而馬薩裏奧爾則為馬利奧·博塔打開了歷史的一扇窗,讓年輕的他去理解建築與城市文脈、與城市演進中建築適應性的問題。
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
佩特拉酒莊 蘇韋雷托 義大利 1999-2003年
離開學院學習後的職業生涯初始,馬利奧·博塔在兩大現代主義巨匠勒·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的指引下進行項目設計,這段經歷為他的建築執業生涯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柯布西耶對現實的把控與對自然的態度和強調建築作為城市空間連續體的觀念讓博塔越來越正視場地場所以及城市文脈的思考,柯布西耶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反思建築功能之間的組織關係也對他的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觀眾觀看展覽
展覽現場
展出照片及草圖
逐步明晰的建築哲學、設計方法與項目建造實踐讓博塔快速成長並建立起自己的風格。1970年,馬利奧·博塔回到瑞士盧加諾開設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並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建築事業。在長達五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中,馬利奧·博塔先生與團隊共完成了近600個設計項目,其涉獵建築類型之廣、功能設置之精巧和設計完成度之高,以及手稿對於設計邏輯與形式邏輯的清晰表達成為世界各地建築師和青年學生研習的範本。
展出的傢具設計作品
“六號”扶手椅 阿利亞公司製造 1985年
從豐富多元的建築作品和産品設計當中,能夠完整呈現他的哲學、建築和生活,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馬利奧•博塔已將設計作為他日常生活的全部。作為國際級建築大師,馬利奧•博塔的建築充滿人文性和理想性,而精準、和諧與平衡是博塔建築作品最顯著的特徵。此次展覽中所展出的生活空間或工作空間,公共建築或宗教建築,都展示出博塔簡明有力而內涵豐富的風格特色。他強調建築要發揮其促進社會轉型的潛在功能,發揮先導性作用。
展出設計建築模型
展覽現場
作品中的線條與光影
作品中的線條與光影
馬利奧•博塔善於使用抽象幾何的線條,以精緻的細部造成光與影的對話,進而營造出豐富多彩的空間形態。他融合了嚴謹的理性主義傳統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用富有時代特色的當代建築語言回應久遠的歷史記憶。他認為“建築不是在某個地方建造,而是建造這個地方。建築需要以某個地方獨有的方式來表達它的特點、身份和起源。”他還談到:“每座建築最有意義的價值,是其必然會建構新的景觀,是其與周圍環境的空間關係,是建築的象徵意義,是建築隊歷史的形象表達。”
正如加布裏埃來·卡佩拉托所寫到的,博塔建築作品的面貌統一緊湊——甚至幾乎是一個單體——這一特性往往會被次要元素的構成所平衡,這使得建築在各個方面都十分均衡。這形成了他的作品中最為顯著的特質:摒棄附加的內容,突顯了建築的精準、完美的和諧與平衡。正因如此,馬利奧·博塔使自己成為從概念過渡到形態的詮釋者,通過結構去表達創作過程中的精髓。
展覽現場
開幕式現場
因此,他對建築與環境的關係異常重視,追求建築與周邊景觀的協調,努力探尋一種詩意的空間秩序感。此次展覽舉辦地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就是博塔設計的典範之一,內部空間的營造令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莊嚴與沉靜,博物館與清華大學主樓以及整個校園之間的關係,無不印證著博塔獨特的建築理念。
“特隆科”花瓶
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