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涅茲繪畫展:永遠發問,永遠追尋

時間:2017-07-17 04:09:23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展評>

展覽海報

什麼是藝術精神?這是個終極問題,藝術家要終生不斷去尋找答案。

2017年7月15號在北京798藝術區白盒子藝術館就舉辦了這樣一場關於尋找終極答案的展覽,展覽的名稱為:恰似考古的繪畫。這場展覽展出了西班牙藝術家桑迪亞哥•達涅茲近幾年的繪畫作品,在這些作品中,貫穿如一的是藝術家不懈的求索精神。

桑迪亞哥•達涅茲,無題,三聯畫,2017

藝術的歷史在不斷被改寫中得以延續,在每一次被改寫的過程中主導的藝術思想都不一樣,面對這樣不斷疊積的藝術思想,藝術家達涅茲有著自己的看法:“雖然歷史的高峰很多,但並沒有選擇讓自己拜倒在某一歷史時期耀眼的光芒下,而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提問和反思中不斷前行。他通過自己的作品不斷自問,不斷發掘,試圖用手裏的畫筆在這麼多歷史積澱中尋找藝術的真諦,同時也從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精神”。

桑迪亞哥·達涅茲,樂趣的花園,2017,布面丙烯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被告知藝術是有生與死的。生與死的的臨界點有英雄,也有鬼雄,當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以廢墟(ruins)和遺跡(remains)的混合物,“創造”出了那具如今依舊被我們稱之為“藝術史”的屍體。達涅茲則以為羅馬西班牙皇家學院創作的作品《樂趣的花園》對其做出了自己的新的解讀和拓展。在這幅畫裏,畫面中的女孩垂頭喪氣的臉龐,被修整覆蓋于羅馬利維婭別墅的濕壁畫上。前景中,女孩的凝視溢散出無限的感傷,這似乎正映照了溫克爾曼本人的黯然神傷——他的美學主張正基於由對理想往昔的不復和天堂的遺落所産生的憂鬱情緒。

展覽作品

在和藝術家的交談中了解到,展覽現場的每一幅畫都是他探索過程中的一個局部顯現,表達了他對不同時期藝術生活的態度和反思。當代藝術的以“我”為主導的創造觀,在深刻的改造著很多藝術家的藝術觀念,它促使藝術家在表達人和藝術關係的同時,也要深刻挖掘和強化自我的意識形態,反權威正是這一代表的思維雛形。藝術史上有一座座高峰,人和藝術、自然的關係也不斷變換,藝術家需要不斷地去解剖、探索,就像考古工作者一樣,撥開層層沙土,尋覓藝術的本真狀態。藝術精神的探索過程使這一思維意識在不斷被藝術家所強化。藝術即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即是本身是當下藝術的主題,但這似乎只是但在隸屬於藝術家藝術思維之下的單一軌跡,是當下的藝術。在如今的藝術裏,人的地位是逐漸上升的,這使藝術變成了關乎於人、自然、藝術三者之間共鳴所産生的顫音,如何捕到這個近乎禪的玄妙存在,藝術家不僅要對自己發問,更要對前人的遺音進行“考古發掘”,深刻解剖它的每一個細節,用以返照自我。

藝術家自畫像

比如這次展覽的作品之一:卡拉瓦喬《聖彼得的受難》三聯畫,

圖像史中許多作品都充斥著厄洛斯(美)——塔納托斯(死亡)這兩極。在卡拉瓦喬的《聖彼得的受難》(1601)中,聖彼得半裸的身體正要受刑,但與此同時他的肉體是感性和肌肉。達涅茲通過三聯畫的形式來重新展現這幅存于羅馬人民聖母教堂的作品:聖彼得似乎是以一種生硬的、重復的、因此殘暴的暴力行為而犧牲的,就好像它是電影中的序列或者是在觀眾的眼中倍增的光譜。在這種殘酷的“永恒回歸”中,我們看到畫布的“蛻變”,從空白到充盈,黑白到色彩。為了證明最後的“蛻變”,畫家提議是聖彼得的身體再受難之後成為了一具肉類內臟。

桑迪亞哥·達涅茲,卡拉瓦喬《聖彼得的受難》三聯畫,畫布丙烯,2017

在聖彼得美好的表皮之下,我們看到他悲劇命運的骯髒與腐敗。阿爾貝蒂已經談到過從骨頭開始繪畫裸體,就像在一個被解剖的面孔上,和諧、美麗、恐怖共存。達涅茲通過繪畫來解剖人體或者動物的身體,他仿佛用畫筆來製作標本。達涅茲的作品是一種從內外雙向的標本製作,他通過層重疊再次發現和覆蓋空虛。再一次,考古學的階層想法在他的繪畫中變得可看見,那是一種執念,執意要從繪畫的表面解剖到繪畫自身的內在。

桑迪亞哥•達涅茲,無題28,舊箱子木板上布面丙烯,2016

“解剖”繪畫的嘗試使達涅茲走向從外向內分裂展示女性身體。首先,達涅茲用個性的方式畫出軀幹,不會分散觀賞者的目光,也不會阻撓通過溫克爾曼式的理想化意願。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説裸體是一個向慾望自我轉移的過程,同時也打開了我們的心理世界。其次,受到義大利雕塑家克萊蒙特·蘇西尼(Clemente Susini)的作品《可拆卸的維納斯》的啟發,女性身體內部解剖成為了達涅茲在起藝術道路上不斷重復的主題。

展覽現場作品

採訪過程中,藝術評論家、策展人曹星原關於達涅茲的這次展覽説道:藝術走向自我的趨勢,尋找藝術精神的本體的過程是曲折的,它既不是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的單方面追求,也不是對八大或石濤藝術的複製臨摹,當代人有當代人的困惑。畫家要在藝術中尋找自我,在作品裏的不斷思考,達涅茲的這次展覽的作品,表現出了他多方面的追索,他不是技術性的炫耀,而是對傳統的“考古”;它不是臨摹,而是當代人對生活的困惑和解讀。

桑迪亞哥•達涅茲,無題,二聯畫,布面丙烯,2010

同時她又説道:藝術是一種語言,表達你心靈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藝術家不該為了畫畫而畫,藝術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畫家內在情感的表達,是心性軌跡的顯現。達涅茲的作品就是這樣,很樸實。他的作品足以引發觀者的思考。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一

展覽現場二

展覽現場三

(從左至右):曹星原、孫永增館長、桑迪亞哥·達涅茲、蘇珊娜·桑斯、王斯迪

藝術評論家曹星原

觀眾在觀看作品

坐起:評論家曹星原、孫永增館長、藝術家達涅茲、策展人蘇珊娜·桑斯在畫作面前交流

展覽現場觀眾在拍攝作品

左起:桑迪亞哥·達涅茲、藝術家蒼鑫、蘇珊娜·桑斯展覽現場交流

觀眾在達涅茲作品面前交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