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展覽前言
2016年6月8日,偏鋒新藝術空間榮幸推出藝術家康海濤的同名個展,展出他近幾年創作的十余幅架上繪畫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他目前日趨簡約、抽象的演化軌跡:不僅對日常景象的描繪越來越簡約,更對那些具有顯著抽象特徵的物象有著極濃厚的興趣。
光的記憶,2016-2017,紙本丙烯,182x368cm
對康海濤來説,風景繪畫首先是他對世界的“記錄”與“陳述”:闃寂夜色中的遙遠山嶺、孤寂的加油站的模糊燈光、一個昏暗的樓道、一段光影斑駁的外墻……在這些寧靜卻又有如迷夢的尋常景象中,總是自然流露出複雜深沉的社會感慨和當下特有的心靈焦灼。
光的記憶,2016-2017,紙本丙烯,182x368cm
從最初有著驅不散的夢魘的夜景,到後來抽象的形式趣味或幽微的詩意體驗的日常風景,再到近期將敏銳的日常經驗置換為隱晦的圖像視覺的圖像化風景,康海濤筆下的風景,其實都是一個心緒不寧的見證者眼中的風景。在無盡“虛無”摧毀了種種有著鮮明意義與價值取向的見證激情的時候,這些“風景”正是一個精神失語時代睿智而深沉的言説。康海濤近期創作的《墻》、《光的記憶》等作品,以其複雜深刻的精神體驗、隱晦而睿智的抒情姿態,以及淡然而恢宏的成熟氣度,充分體現了中國“70後藝術”的新境界。
理性之光
夜,2016,紙本丙烯,221x152cm
荊棘,2016,紙本丙烯,5852x172cm
在筆者看來,康海濤的繪畫慢慢完成某種內在的超越,“夜景”系列是康海濤潛入自己藝術王國的路徑,他通過個人獨特的視野和體驗尋找到了專屬自己語言範式和表達場域。但他沒有停留在重復和羅列物像這個階段,也沒有簡單的改變風格和題材,而是沿著這條線索去繁就簡,慢慢潛入到物像和繪畫內在的深度,畫面的本體語言更為舒朗自為。表面看這批新的繪畫還是夜晚寧靜的風景,但你越發感覺那不是“風景畫”的概念,那種似輕實重、疏鬆而質密、淡然而恒久、似薄實厚的意蘊已經趨向了理性精神的維度。
崇高的形式,2015,紙本丙烯,120x243cm
康海濤的創作線呈現兩個維度,一條是他偏于自然主義的“夜景”系列,一條是他的抽象性作品,兩個維度的創作本身是獨立而互補的。夜景的創作方式偏于長期作業,使用積墨法一遍遍顯影般緩慢出呈現畫面,而抽象系列更多的來自單刀直入般的直覺性體驗。抽象系列本是他在繪製大畫疲憊之際的一種紓解,但漸漸發展出一條獨立完整的創作線。而近年來的“夜景”大畫的創作線索有漸漸融合抽象系列的趨勢,畫面的構圖與結構越發簡約,作品愈漸冷靜和抽象之意,而對自然的描摹漸趨疏淡,偶發性、戲劇性的場景讓位於更為恒久、秩序感的情景。
二分之一陰影,2014,紙本丙烯,114x242cm
繪畫局部
按康海濤本人的話説,他現在畫一張大畫,就像構築一座建築,每天都蓋一層磚瓦,日日加蓋直到完成,以這樣一種冷靜而理性的方式建築自己的“大廈”,這樣就將情緒的因素排解到最少。在他的畫面中經常能看到鉛筆的定位點、十字線、橫線,這是他將畫稿按照比例放大到大畫的標記點。看上去就像一位建築工程師的圖紙。但這樣的方式絲毫沒有使作品變得呆板僵硬,他們本身已經渾然成為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作品在“自然”表現下的秩序感和抽象的精神意味更加濃郁。
墻,2016-2017,紙本丙烯,140x243cm
反光,2017,紙本丙烯,58x74cm
如果説康海濤過去的畫還帶有更多的自然界的神秘和夢魘,現在的畫更隱現了基於理性之上的某種精神之光,物像隱逸散淡的詩性隱藏的更深。它已經不在是自然的玄秘和情緒性的感傷鬱結。在這批最新的具象繪畫中,他也不在拘泥于樹林、樓房這些標誌性的事物,一塊發光的金屬板、一處彩色多棱鏡般的反光他都可以拿來作為繪畫之物,理性之“光”已超越了物像的區隔,任何引起他感觸的事物他都能畫出那種意味。
康海濤講解自己的作品
此次展覽在展出繪畫的同時,還展示了他的攝影作品,這些攝影帶有鮮明的直覺性的體驗,本身兼具抽象和具象之美。這些攝影其實是他的創作素材,多是一個角落,一個窗欞、一排光影的樹林、一扇窗、一扇門,隨手拈來,都兼具著繪畫的韻味和表現力。這代表著他的視覺經驗和判斷力,本身就具有獨立的審美。攝影作品的呈現方式也很有趣,一處是在展廳二層的一處小房間的墻上,以圖片墻的方式排列,一處是在一層大廳的一處隱匿的大房間裏,照片以幻燈投影的方式打在一面墻上,觀眾在裏面有欣賞影像藝術的感受。
展覽將持續到7月16日。
康海濤
藝術家康海濤
1976年生於重慶,2000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係,現工作、生活于成都、綿陽。康海濤從2000年以來一直探索“夜景”系列的油畫創作,所描繪的對象多是身邊熟悉的場景和日常事物。康海濤曾多次參加香港、美國、南韓、捷克、義大利等地的展覽,他的作品被龍美術館、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及私人收藏。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