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思”中自我追尋——北京索卡畫廊三人聯展開幕

時間:2017-04-24 11:13:35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展評>


    展覽海報
 

    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798藝術區的索卡畫廊裏,舉行一場很特別的展覽。此次展出有三位畫家,分別是畢業于西安美院的張英楠 、來自台灣的王挺宇,和來自日本的池田光弘。

    説是緣分也好,説是索卡的刻意安排也罷,三位素不相識的、注重“借物抒懷”的畫家就這麼聚到了一起。


展覽現場合影,自左:索卡負責人蕭富元、藝術家池田光弘、張英楠、王挺宇、索卡台北負責人蕭博中
 
    細數這三位畫家,題材、技法以及藝術觀念上有大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三位畫家在繪畫的表達上都以是以“沉思、追問”為主要抒發點。比如張英楠和池田光弘兩位藝術家則從人性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現代社會科技文化都在進步,但是相對應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在逐漸的加大。環顧左右,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近了,但心裏距離更遠了。我們的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誤了哪?而來自台灣的畫家王挺宇,則更多的從自我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組成,進行繪畫演繹。三位畫家通過畫筆的遊走,得出了各自的思考,各自的表達,他們或專注于平民社會,或專注于星象圖譜、或者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思索戰爭和疏離的關係,等等一切,都在三位畫家的作品中得到深刻的呈現。

    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畫家這個群體在社會當中,相對其他工作者,相對更敏感。他們很容易看到、體會到常人容易忽略的生活細節,也更有一種思索之後表達自我的衝動。這次展覽的三位作家的作品,均在“靜”中求其深。畫家通過自己的作品在向觀畫的人傳達他們對自我、對社會的理解和思索,觀眾在看到作品的時候,也逐漸通過畫面的沉穩氣氛以及會面背後的故事,給出了自己的共鳴。

    關於張英楠


    張英楠《冬至》230cm x 180cm 布面油畫 2016
 

    出生於1981年的張英楠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油畫係,他這次的作品是想通過對於自然景觀與他造幾何景觀的細膩描繪,將其作品中散發出一種微妙的孤獨與疏離感。採訪中張英楠説:“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變化越發高速和便捷,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我們有了行動電話和網路社交,但這些卻沒有我小的時候在山與山之間的吶喊顯得真切很溫暖。”張英楠在他的繪畫中表達他對於社會現實體驗的真實心境,迅速發展的社會背後是人與人關係的疏遠,人對手機網路的嚴重依賴背後是莫大的孤獨與空虛,這些都在張英楠細膩的繪畫作品中表現出來。他從自我出發,從自身的感受出發、營造出幾何景觀與城市景觀,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只有背影的人物,細膩清冷的顏色,這些元素使他的畫面帶有瑪格麗特般的超現實夢境,也有巴爾蒂斯般靜止和神秘的景象。他的童年生活在一片廣闊的大山裏,他在大山裏奔跑著大喊大叫的日子偶爾衝出腦海連接到現在,強烈的反差感,讓他對那樣的童年無比懷念,於是他的畫面也隱藏著對於這樣童年生活景象的回憶。現代社會人的生活節奏太快,張英楠用他描繪心理狀態般的繪畫,營造出一個可以産生心理空間的視覺空間,試圖讓人的內心慢下來,靜下來,當觀眾進入,觀眾也會慢慢觀賞。

    關於王挺宇


    王挺宇_銀河地峽_壓克力彩,金箔,畫布_185x149cm 2016
 

    1981年出生於台北,畢業于東海大學藝術研究所。王挺宇如同過去製圖師般,以一種“製圖”的心理狀態來面對繪畫平面,試圖將兩個平面“再造”成一個平面;並且將許許多多的古物,或是地圖本身的版圖疆界,重組並拼湊成現有星座的型態。在技法上,使用了“堆高描線”的技法,透過顏料上的堆高,試圖在平面上建構“遺址”,之後再借由刮除、打磨、拓印、拼貼等手法,在畫面底層累積色光與描線,削去肌理,看著底層色料的浮現,一方面像是星空顯影,又像古物出世,如同淹沒了帝國的荒漠,華麗而滄桑。為了更接近描繪星空的質感,王挺宇也加入了金箔、銀箔、銅箔等複合媒材粧點畫面,讓整體的色彩看起來更為柔和且帶有幾分曖昧的變化,寒調的藍與灰微微的泛著光,搭配其凸起的線條狀肌理,達到高度的裝飾效果,漫天星斗躍然紙上,令人目眩神迷。這個王挺宇創造的“星國與圖”是包含著兩個平面交融所投影出的畫面,然而這種奠基於想像上的繪畫從來就沒有準確可言,人們基於信仰或是政治等外在因素制定疆界,試圖將地景再造于紙張平面上,執筆斷山河、點墨破江山,在荒蕪的大漠譜上格子,在蔚藍的深海挂上比例尺,並加入許多的標記重組成現有的星座與世界地圖的型態。王挺宇也應用了諸多的符號在其作品之中,他掌握了各種視覺語匯來説明事物,借由類似地圖上的圖標般輕易地傳遞自己的思想給觀者,不需要過多言語表態即可帶領我們步入他的國度。

    關於池田光弘


    池田光弘_場肖像-羅馬尼亞2號_油彩畫布_130x194cm_2015
 

    池田光弘(1978年生於日本)的作品專注于環境、心理和哲學之間的關係,他在北海道大學獲得哲學學士學位,並在東京武藏野藝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索卡將展出一系列新作品,源自於他在2014年到東歐的8個月深度旅行,這趟旅程從比利時開始、經德國、烏克蘭、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最後到了土耳其,作為一位背包客,池田光弘原本期待著體驗當地文化和自然風景,然而,在旅途中他遇上了難民群,他最終意識到世界正在改變。因此,池田光弘提出一個問題:我們要如何憶想和安慰他們的心(池田提出「他們的」意指難民或是靈魂無家可歸的任何人)?池田光弘逐漸形成他的想法,他要將收集散落的建築木材(在他的歐洲旅途中大量看到),裝回到亞麻布袋,將它們平靜地放置在街頭的墻壁上,散落的木材意味著在慘無人道的衝突期間無數被分散的家庭,這呼應了池田光弘所來自的日本:以收集和歸檔文化聞名,池田光弘用“收集和歸檔”的概念來憶想這混亂的世界,並希望將混亂轉換為慰藉。池田光弘説道:“這些創作經由外在世界的體驗,表達出現實世界與內在意識、想像世界之間的關係。” 池田光弘藉由畫筆描繪出生冷的蠻荒之地、遺棄的老舊建物、零碎的廢舊木材,這些來自歐洲各地廢棄場景,表達出藝術屬於每個人的日常延伸。

    據悉,此展將持續至6月11日。

    展覽現場的其他作品:


池田光弘_場肖像-比利時2號_油彩畫布_130.3x89.4cm_2015

 


池田光弘_場肖像-比利時4號_油彩畫布_130.3x89.4cm_2015

 


王挺宇_極嚮離明_壓克力、金箔、畫布_145x145cm_2017

 


王挺宇_釷骼之城_壓克力、金箔、銀箔、畫布_200x169cm_2017

 


張英楠《以作品的方式》130x97cm-布面油畫-2011


張英楠《塵封的心》250cm x 200cm 布面油畫 2016
 


張英楠《早春》250cm x 200cm 布面油畫 2016

 


張英楠 陌生人 97x130cm 布面油畫 2016

展覽現場:


觀眾在欣賞展覽作品

 


觀眾在欣賞展覽作品

 


觀眾在欣賞展覽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藝術家張英楠在現場講解自己的作品
 


展覽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