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滄桑——邢少臣中國畫展第四回亮相書畫頻道美術館

時間: 2016-09-30 22:50:47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資訊> 展評

研討會現場

9月25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主辦的“正道滄桑——邢少臣中國畫展第四回”在書畫頻道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是邢少臣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成功展出之後的第四回。

展覽現場邢少臣、石齊、盛鳴、王迪

畫展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擔任學術主持,共展出邢少臣2016年新作96幅,其中八尺巨作18件,不足平尺的小品作品78件。畫展現場,吳悅石、郭石夫、石齊、張江舟、陳履生、王培東、鄭藝、殷會利、賈廣健、劉建、林容生、張立柱、湯立、王平、王藝、劉罡、魏廣君、李曉柱、李曉軍、吳迅、曾翔、趙志田、莊小雷、王培東、甘長霖、戴順智、王玉良、付京生、張晨、張桂徴、徐冬青、盛鳴、曾迎春、艾國等畫壇大家和理論家雲集,大家紛紛對邢少臣對中國畫筆墨的認識和對寫意花鳥畫的探索和貢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展覽現場陳履生與邢少臣自拍留念

陳履生主持了下午的正道滄桑——邢少臣中國畫展第四回,學術研討會,在研討會上吳悅石、郭石夫、石齊、賈廣健、湯立、王平、付京生,針對寫意花鳥畫在今天的發展和邢少臣的寫意畫的時代精神和筆墨特徵做了深入的探討和高度的評價。

研討會嘉賓(左至右)陳履生、王平、付京生、吳悅石、郭石夫、石齊、湯立、賈廣健、邢少臣

大寫意花鳥畫是畫家本人對社會,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認識與理解。通過作畫的方式宣泄到畫面上,那種直抒胸臆的表達,筆墨則完全為情感而流露。而邢少臣的寫意花鳥畫從傳統入手,以生活為創作源泉,幾十年來恪守寂寞之道,用心揣摩前人的寫意花鳥畫精髓,對中國寫意畫筆墨的認識與研究獨具慧心。雕塑寫意理論使邢少臣的寫意畫更具時代性及鮮明個人風格,他的繪畫作品傳遞給讀者的是一種霸氣和硬朗,雄強和峻美,是當代雕塑性大寫意花鳥畫的倡導者。郭石夫在看過展覽後認為:“藝術是一個時代的産物,邢少臣在繼承了崔子范先生深入生活的精神性,但結合新時代發展出雕塑性的水墨和柔性的毛筆作結合,從少臣的畫中可以看到他對這個時代有很多思考。”邢少臣的作品渾厚蒼莽,樸拙大氣,用筆凝練簡潔,強調雕塑式語言的繪畫風格,石齊在研討會上表示:“我還是讚賞邢少臣的畫風取向和筆墨把控,他不取作品的表皮華艷,而是深層地探覓中國畫寫意真諦,其畫風雖然受八大影響,但智慧地回避了八大的狹隘。少臣正傾盡才思完成他的風骨棱棱的作品,作品呈現著無意眩美奪目,但有意有莊有諧;不取雲山霧罩,只取外樸內華。”

展覽現場(左至右)劉伯郎、宋薇薇、李曉軍、林容生、邢少臣、李冬青、張江舟、魏廣君、蘭婷

中國的大寫意花鳥畫需要筆墨功夫,但它更需要文化、修養、哲理、境界與精神,這種文化修養又是在筆墨功夫的千錘百煉當中不斷提高,凝練與昇華,使畫面達到統一和諧完美。吳悅石認為邢少臣的作品在寫意花鳥畫的繼承和突破的給人很多遐想,他的畫面強烈,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尤其是隨著少臣的修養和學識的提高,他的作品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愉悅和思考的空間。

寫意畫自元代發展以來一直在中國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筆墨之精微更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得益彰。正如邢少臣所言:“筆與筆之間,墨與墨之間,物與象之間,神與境之間都有許多值得探究的深奧之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切要合情、合理、合法,沒有理法不是大寫意。這個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之理,這個法就是天地自然規律之法,這個情就是社會自然與人之情。”但如今,寫意畫家卻逐漸減少,“寫意精神”的重塑對當代畫家來講變得越來越有難度。陳履生希望通過這個有意趣、有意味的展覽,能重新找回對寫意文化的認識。他認為,“邢少臣對中國畫筆墨的認識是具有突破性的,大作品裏面見精微,小品裏面展乾坤,對於重建中國的寫意文化有貢獻。在寫意花鳥畫逐漸沒落的今天,能夠堅守寫意畫家精神的畫家都是令人尊敬的。”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10日。

《柏齡和平》 367x144cm

攜琴訪友圖  120X240cm

幽谷禽棲圖  120X240cm

深林鳥自知  120X240cm

如醉春風 120X240cm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