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常青藤計劃:在量變中尋找質變

時間: 2016-08-15 01:12:00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資訊> 展評

主題海報
 

展覽海報


青年策展人項目海報

    2016年8月14日,在北京797藝術區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以 “釋放”作為活動主題的“常青藤計劃2016”系列展覽活動,並同步開啟“常青藤計劃2016青年策展人項目”的展覽序幕。該活動由青年策展人王麟擔綱策劃,常青藤計劃主辦,媽媽拉藝術基金會、北京文奇首藝文化有限公司協辦的“社會現實劇場”展覽作為“常青藤計劃2016”的啟動展同期開幕,該展覽亦是“常青藤計劃2016青年策展人項目”入選展覽方案之一。

此次展覽活動的策展人為王麟先生,共有六位藝術家參加這次展覽,他們分別是:陳奇曲、Dai Jaro、戴陳連、付根利、山本連連、Werner Heisenberg。

部分展覽作品:

 

 

 

 

 

 

 


    眾所週知,隨著當今國內高校擴招的不斷進行,大學教育漸漸普及開來,受教育的學生基數在增加,相應的,學習藝術,學習藝術理論,藝術批評的學生也在變多,這其中不乏投身於藝術策展行業的人。但是,時代在變,藝術也在變化。如何能在當今時代,做出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如何能策劃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展覽,並在普遍形勢下引起更多的思考,做出更多的突破,這是常青藤藝術系列活動一直抓住的核心點和實施一系列計劃的落腳點。圍繞著這個問題,常青藤計劃2016策展人康劍飛、姜大方,學術主持盛葳,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尤洋,青年策展人王麟,面對與會媒體和嘉賓圍繞“常青藤計劃2016”、青年藝術發展及青年策展人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活動嘉賓現場探討:
 

 
 

 

 

 
記者提問:

 


    在活動現場,我們了解到青年策展人項目”是2016年常青藤計劃在“中國青年藝術家年展”之外推出的全新項目,以項目制的方式面向國內外青年策展人徵集展覽方案,最終選擇出優秀的方案輔以多層面的扶持與引導,助力青年策展人將藝術構想變成展覽現實。希望借此探索非盈利青年藝術項目創新多元的展覽機制,更廣範圍支援青年藝術群體,為中國當代藝術生態挖掘優秀的策劃者和學術研究者,關注青年策展人群體的生存現狀和生態環境,並期待更多青年策展人能夠憑藉獨立的思考和實踐能力成為當代藝術發展的中堅力量,對正在發生的藝術現象和社會事件發出積極回應,探尋當代藝術形態表現的新可能。該項目啟動展策展人王麟表示:“‘常青藤計劃’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開放、包容的態度,打破限制的視野和格局。它會給予青年策展人最大限度的自由與信任,並成為策展人的強大後盾。作為青年策展人,我希望每一次策展,都可以和藝術家協同發力,為觀眾提供一種思考的線索,引發大家從不同角度對當代藝術個中問題的思索。


藝術家和策展人合影

同時“常青藤計劃”項目學術主持盛葳深度解讀了本次活動的主題:“釋放”,他説道:“釋放”蘊含的青年藝術新思考,網路時代的來臨不僅改變了既有生活,亦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同樣深刻改變了藝術及其組織、創作、傳播、消費和再生系統。青年藝術家作為網路時代中最具活躍度的特殊群體,更是在不同方式的創作中融入了多元的創意與靈感,隱含了意欲打破制度,創造藝術新“範式”的訴求。“釋放/Release”這一主題的設定,是希望借此鼓勵青年藝術家在對當代藝術及其制度的深入思考和挖掘中,打開思路,並做出積極的行動。


發起人姜大方
 
    當被問及關於照此展覽的策劃方案的選拔時,姜大方介紹道:2016年,我們首先實現了官網報名通道,更面向涵青年策展人在內的青年藝術群體展開作品與展覽方案的徵集,最終徵集到1551位(組)藝術家近萬件作品資料和44份青年策展人的有效展覽方案,並遴選出86位(組)青年藝術家的300余件(組)佳作和青年策展人的優秀展覽方案分別入選“青年藝術家年展”和“青年策展人項目”。2016年,我們將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啟動展拉開全年熱點活動的序幕,在京津地區推出含“常青藤計劃2016中國青年藝術家年展”“常青藤計劃2016青年策展人項目”“青年創客廣場”以及系列學術公教活動在內的“常青藤計劃2016天津青年藝術周”,努力滿足青年藝術群體的實際需求,為他們藝術創新能量的釋放提供實際的幫助與舉措。這次 “社會現實劇場”是“常青藤計劃2016青年策展人項目”展覽之一。也是一次全面針對青年藝術圈展開的助力活動。


現場講解
 
    關於這次展覽,本報記者針對藝術家和策展人也做了一些簡單採訪:
    藝術中國記者:舉辦這次展覽的社會意義
    策展人王麟:本次展覽主題是由我來策劃的,我覺得它(這次展覽)是相對於傳統展覽形式的一個突破,是在社會或藝術的慣性過程中作一個停頓,對於大眾來講,想讓大家看到更多的新鮮、鮮活的藝術樣式。通常的展覽,大多是給大家一些提示,呈現出的效果比較樣式化和概念化,這次展覽就是想提出:“展覽不是該怎樣做,而是展覽還能怎麼做”這樣一個概念,我們想用一種新的展覽方式老表達,這個展覽會更加開放,可以通過藝術品、展覽、劇場演出等不同形式和角度觀看。展覽的名字叫“社會現實劇場”,其實就是想表達社會與現實之間的一種關係: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如果不通過自己的思考消化,那麼你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實。
    藝術中國記者:青年策展人項目的啟動的出發點是什麼
        “常青藤計劃”發起人姜大方:關注青年藝術家的特別多,也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在青年藝術圈,現在雖然已經被有些藝術機構注意到,但是關注的力度還是欠缺,活躍在青年策展人這一塊的人,總體還是很多的,他們都需要機會來表達、展示自己,青年策展人項目活動就是希望能擴大關注面,希望能給他們更多的機會
        藝術中國記者:那麼在面對青年策展人項目投稿的篩選過程中,你們關注的點是什麼,又是如何把握的。
        “常青藤計劃”發起人姜大方:大體上以兩點為參考依據,一:是否具備一定的實驗性;二:是不是能夠探討更多的東西
        藝術術家戴陳連還攜其合作者為到場嘉賓及公眾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劇場行為表演,以對展覽主題和視覺效果進行深化闡釋與呈現。它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發生著的。他的工作同時呈現了一種新的藝術生産方式,他將自己虛擬化,抑或説他將虛擬的藝術家真實化了。在這裡,藝術家的創作不再展現形式完好的中心思想,而展現表演動作。這些動作使得現實世界與劇場演出之間的確定界限消失不見。

劇場行為表演現場:

 

 

 

 

展覽活動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