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運河邊的小景·北京通州 紙本墨水 29.5×41.5釐米 2000·7
2016年7月29日下午,“藝術作為生活方式——呂品田繪畫作品展”將於廣東美術館一樓2、3號展廳開幕。本次展覽為呂品田的首次個展,主題分為“閒居潑墨”與“隨行漫筆”兩個部分,共展出水墨、速寫百餘幅。展覽由廣東美術館主辦,展期將持續至8月21日。
呂品田
呂品田1959年生於江西,是我國學養深厚、成就卓著的藝術理論家,其學術研究涉獵頗廣,在民間美術、手工藝、當代美術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方面均有建樹,是全國文化宣傳系統“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呂品田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研究生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及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等職。曾任《美術觀察》主編、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主任等。
峰接雲天 紙本水墨 68×44釐米 2014
呂品田把藝術當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常在節假日裏以水墨抒懷,化解平日工作的壓力;若遇出差,他見縫插針地利用旅途的間隙畫速寫,記錄地域風情、人文景觀和自己當時的心境。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的這些作品,為人驚訝,筆法嫺熟、形象生動、意趣超然,受人好評。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王文章評價説:“他的畫恰如其人,樸實厚重,熱情明快,精神充盈其中,氣韻洋溢於外。畫面佈局用心而不刻意,筆墨有成法而不拘泥,用筆不取巧、不藻飾,坦蕩大方,隨性書寫,處處可以感受到暢懷的淋漓,觀之有‘池塘生春草’般本乎自然、妙手天成之感。高韻逸氣,暢人心懷。”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誌主編尚輝也對這些作品以高度評價:“那些忠實于現場記錄的視覺圖像並沒有被他如實地搬進水墨畫面,他的水墨恰恰是遠離那些真實的,而追求的是,崇尚的自然、手感的隨意、滲墨的偶然以及那些並不‘完整’的過程定格。顯然,從那些完全被視覺化了的當代中國畫來説,他的這些特質更抵近傳統中國畫那些非視覺性的文化性本源。”他們的評價提示了呂品田對待藝術的態度和信念。顯然他並不拘泥於時下傾重的視覺化因素,更在意藝術作為人文關懷的自我踐行,以至在精神層面更加貼切傳統的文人藝術旨趣,這也決定了其作品上那種了無挂礙、自然灑脫的情態意象。
從飛機上眺望珠穆朗瑪峰·西藏 紙本墨水 14×18.5釐米 2008·10
展覽由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擔任策展人,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誌主編尚輝擔任學術主持。呂品田的展覽讓我們看到藝術理論與創作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正如王文章先生所説的,“兩脈打通,于藝術的精進大有裨益”。這些作品的形成依憑的是一個學者幾十年來對藝術之事的審思與積澱,而史論研究要獲得真正的通達又如何離得開親身的體悟與創作?呂品田先生的理論與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藝術精進”的有力例證,也為我們展示了當代文人畫的精神與面貌,以及當代文人藝術創作的心性與狀態。他提出“藝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身體力行的證明了藝術對人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它可以成為復歸人的完整性和豐富性的有效調節機制。希望他的理想可以給每個人以啟發,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藝術都應該發揮它特有的功能。
小河頭村·內蒙古烏蘭布統草原 紙本墨水 14×18.5釐米 2009·8
霽山青處 紙本水墨 137×64釐米 2016
料得春山更深處 紙本水墨 138×69釐米 2016
山鄉醉綠 紙本水墨 138×69釐米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