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國藝術家吉姆·坎貝爾個展“迭加驚魂記”

時間: 2015-12-03 23:30:29 | 來源: 藝術論壇

首頁> 資訊> 展評

吉姆·坎貝爾,“迭加 <驚魂記>”展覽現場,2015

展覽地點: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 上海普陀區莫幹山路50號18樓

展覽時間:2015.10.12–2015.11.11

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螢幕作品系列展第六場是美國藝術家吉姆·坎貝爾(Jim Campbell)的個展“迭加<驚魂記>”。題目中的“驚魂記”指的就是希區柯克1960的著名同名影片。片中女主角在浴室中被殺前因驚嚇而尖叫不止的場景不知曾令多少女性感同身受,進而對於在浴室中獨處心生恐懼,這些人中也包括了坎貝爾的母親。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堂電影課上,時為工程系大學生的坎貝爾透過一台解析電影放映機(analysis film projector)逐幀回放了浴室一幕,並得出結論:場景中的長鏡頭運用使某些影像能夠貫穿于整部影片的觀影記憶中。此種記憶,在新時線的黑盒子展廳中得以復現。

巨大的投影幕上是混沌昏暗的背景與畫面中如幽靈般的淺色迷霧,如一方黑白的X光片,卻全然不見清晰的骨架結構。展廳內播放著影片《驚魂記》的音軌,人物對白與驚悚配樂似乎在有意引導觀者將眼前的模糊畫面與記憶中的影片情節相匹配。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尖利如刀的背景樂並沒有引發螢幕上畫面的變化,原片中由78個快速切換鏡頭所組成的48秒蒙太奇在此亦無從分辨。然而,隨著對這片迷霧的凝視,觀者可以漫漫看清右上角的一盞檯燈,左下角的水罐和電話,畫面中央的窗簾等等,偶爾也會出現隱約的人臉或側影,但幾乎在出現的同時就又隱沒入混沌中。

2000年初,坎貝爾做了首輪靜幀迭加的嘗試,並由此意識到迭加過程或許能夠揭示出超逾單張靜幀的所在。有著電子工程背景的坎貝爾的全部創作都基於他親手製造的電子元件,為了實現靜幀畫面的平均化迭加,他發明瞭一個能夠低解析度影像輸入、平行列印輸出的盒子,輸出端與一台電腦相連以捕獲數據。這臺定制的電子盒嵌有編程晶片與記憶體條,並成為2000年至2004年間坎貝爾的創作工具。此次展出的《迭加<驚魂記>》是對2004年由這臺盒子輸出的圖像的再創作,坎貝爾重新編寫了一套軟體以平均化高清版的《驚魂記》,並錄製了迭加過程。如果湊近投影幕觀察,就會發現無數整齊排列的像素方陣的灰度變化。

新世紀以來,媒介隨著數字化的深入而越來越普遍地被認知為“數據物”(data objects)。影片、錄影、視頻、影像,無論稱呼如何演變,都成為了資料檔案。當物等同於數據時,就可以被當作數據來處理。我們在此所見的最終圖像,出現在影片時間軸的末尾,卻並非影片的結局畫面。此種變控影像的方式,並非全然因為技術變革的影響,更深層的原因在於認知上的轉變:物與數據間的形態可以相互轉換。從而,當媒介造物——一種歷史與時間的承載物——等同於數據被加以處理時,被數據所遺棄的幻影之光,對腦中存有觀影記憶的人而言亦構成了數據的再造記憶。只是數據的再造記憶如何被感知仍取決於人的感知力,而電腦的數字演算法能否通過再造數據形成感知,此種感知處於怎樣的狀態,仍有待探討。(文/ 顧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