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門蓬溪五人展”在國家畫院展現中國書法之鄉魅力

時間: 2015-11-02 22:44:33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資訊> 展評

“沈門蓬溪五人展”-“北京展”開幕現場

2015年10月28日,“中國書法之鄉——沈門蓬溪五人展”---“北京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成都畫院、蓬溪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學術支援。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原政委鄧昌友上將,原中央編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王瀾明,原中宣部秘書長、中國政研會副會長官景輝,原國家物資部副部長恒玉珊,中國書協副主席申萬勝、胡抗美、趙長青,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淩、張江舟、曾來德,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共蓬溪縣委書記張向福,蓬溪縣人民政府縣長肖霞等領導和嘉賓以及來自北京及全國各地的書畫家、媒體記者參加了開幕式。

“沈門蓬溪五人展”-“北京展”開幕現場

今年6月28日-7月8日,“沈門蓬溪五人展”首展在四川省蓬溪縣舉行,開啟了全國巡展序幕。四個月後,如約來到北京。沈門五人展五位作者何開鑫、文永生、楊旻、黃勝凡、陳剛來自四川省蓬溪縣,先後在當代書法泰斗沈鵬先生在中國國家畫院的工作室學習。近年來,他們植根傳統,融入時代審美要求,致力於探索屬於自己的個性化表達方式,成績斐然。

這次展覽共展出書法作品98件,保留了“蓬溪展”的一些作品,還根據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場地量身訂制了一部分作品:有6張丈六整紙組成的巨幅狂草、有10米行草長卷……這些作品極具視覺張力、在情感宣泄中見理性控制和技法支撐,充分展示五位作者在書法藝術創作上的實踐能力和思考深度。

中國書協副主席胡抗美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董事局主席王平先生致辭

蓬溪沈門五子有接近的藝術追求,在風格上又是各具特色。他們的作品,都體現出巴蜀文化詭奇峻逸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色,但是彼此又不雷同。何開鑫的渾厚蒼茫、文永生的奇崛靈動、黃勝凡的真力瀰漫、楊旻的書生意氣、陳剛的優雅古淡,面目各異,皆深具傳統之功底並富有個人面目,在當代中青年書法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先生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曾來德在開幕式上致辭

蓬溪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偏東,東晉置縣,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歷史,享有“梓東鄒魯”、“文獻名邦”、“五史之鄉”等美譽。蓬溪民風淳樸,文教昌明,人材輩出,“工詩文、擅書畫”之風歷代傳承。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從蓬溪走出了以 曾來德先生(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為代表的一批書法家,在書壇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稱之為“蓬溪書法現象”。2000年至今,國家文化部先後四次授予蓬溪縣“中國書法之鄉”稱號。蓬溪書法引起了全國書法界的關注,成為外界認知蓬溪的“橋梁”和“紐帶”,“中國書法之鄉”亦逐漸成為蓬溪在國內認知度最高的形象品牌和發展平臺。

展覽展出的何開鑫的作品

展覽展出的文永生的作品

展覽現場的嘉賓

近年來,蓬溪以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抓手,大力實施“生態育縣”、“文化立縣”戰略,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此次巡展,不僅是蓬溪書法的再度“起航”,更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實際,以中國書法為主要突破口,繁榮文藝創作的重大舉措。“沈門蓬溪五人展”將進一步扮靚 “中國書法之鄉”品牌,為建設“赤城•中國書法城”,將蓬溪打造成川中“綠色凈地”、“文化高地”、“旅遊目的地”,紮實推進蓬溪“西部特色文化旅遊名縣”建設發揮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展覽展出的楊旻作品

展覽展出的黃勝凡的作品《唐詩兩首》

展覽展出的陳剛的作品

展覽開幕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